分类目录归档:伦敦生活

写在离开伦敦前-2

刚到英国时其实也经历了一些准文化冲击,主要是生活上的不便,后来慢慢体会到日英之间很多不同之处。

最开始那一个月,办银行账户、开通网络、拿外国人居留卡时出现了很多问题,吐了不少槽。我发现英国很多系统的确像他们自黑时形容的那样,just working,不是不能用,但哪个环节出错的可能性很大,不能盲目相信它的有效性。比如我居留卡去了三趟邮局才拿到,因为寄去了和通知的不同的地方。银行账户办了一个月才办好,因为缺我的签证复印件但没人告诉我,直到我打电话去问。后来知道了,不能盲目等待,觉得哪里需要确认或跟进一下的话,要找可以和活人说上话的地方,只要能找到活人,一般问题都能解决。其实英国也是个老牌绅士国家,到哪里人们都是彬彬有礼的,服务行业水准很高,和日本相比服务业的感觉并没有很明显的区别。

但是文化和社会关系上就有很多不同。刚到UCL时接受了一个关于diversity的在线教育,提醒职员们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比如说如果你觉得对方的回答缺乏礼貌时,要知道那可能是由于语言能力的限制。在我工作的研究室,我的老板是一个业界里非常有名望的人,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英国绅士,你可以和他聊任何话题,他也很乐于去帮助别人。在UCL的研究室,晚上5、6点之后就很少有人留在办公室了,有家庭的人回家,单身的人去社交、娱乐,总之没有那种疲惫地拼生命的感觉。这里的产出也很高,每周研究所的email都能看到新publish的paper,人人都对自己的研究很有自信,也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工作日程。在日本工作时,因为要去保育园接孩子,我一般下午5点钟就走了。研究室的老板们也很好,从来没有为难过我,很多需要我参加的会议也很尽量迁就我的时间。但是我一直都会报有一种歉疚的感觉,觉得不能在时间外工作、不能像别人那么拼命是我的错似的。日本的学生常常晚上会在研究室留得很晚,很多deadline之前甚至会通宵,非常拼的感觉,但成果总体来看也没有很惊人。英国这种表面上并不拼,但其实产出很高,和日本的这种很拼,但是也并没有效率很高的现象真的是很不同。表层之下的原因和细节想必也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的。

说到日本的学生和英国学生,也真是很不同。原先在日本时我觉得日本学生已经比中国学生成熟了,进大学就要自己解决租房问题,和社会接触似乎比较多。来英国后我觉得这里的学生更成熟,他们很习惯对各种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且都能讲得挺有条理,做研究也比较有自己想法。在日本时和学生讨论研究时,其实很少“讨论”,因为他们都照我说的做,从来没有过brainstorm。我觉得这就是教育体系的影响,也是我不想选择日本的教育体系的主要原因。

我对日本还有一个长期以来的不满就是“歧视”。性别歧视、地位歧视、年龄歧视、背景歧视,等等一言难尽。其实日本也是一个讲一些政治正确的国家,总体还算是文明,这些东西都不会太明显。但是也许是大多数亚洲国家的共同点,都很爱比,很爱赢,很在意自己的地位是不是高于别人,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以及有没有看不起自己,还有就是整个社会都是超级阶层的,前辈对后辈享有绝对的权威。在这种环境和价值观下,发表带有歧视意识的言论可能本人完全都没有自觉。作为一个职业女性、外国人,这方面我对日本是有挺多不满的。相对之下,我觉得一个有多元文化价值观的社会会好很多,当然,哪里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最重要是有自己的标准和判断。

写在离开伦敦前

我每天从伦敦的东南面二区的一个幽静的住宅小区骑车去市中心的女王广场工作,途中经过伦敦桥、金融中心、圣保罗大教堂等繁华地段。傍晚回家时会走滑铁卢大桥, 经过考文特花园,各大剧院,碎片大厦(我觉得这些中文译名简直可以有奖竞猜它们的真实地名了)。

每天经过滑铁卢大桥的时候,右手边是刚亮起彩灯的伦敦眼摩天轮,远处是被脚手架层层包裹的大本钟,夜晚时透过脚手架还能看到大本钟的明亮影子。左手远处是金融中心林立的大楼,还有圣保罗大教堂雄伟的圆顶。桥下是宽阔的泰晤士河,河上船来船往,河岸边桥脚下的国家剧院每天变换投影在墙上的颜色。天气好的时候一轮明月悬挂在深蓝色的空中,美得让人心醉。我很喜欢飞奔在这座桥上的感觉,很喜欢这座漂亮而且有活力的城市,同时又不免感叹,还有六个月、三个月、两个月、一个月……就要离开这里了。

当初离开东京时,我已经在那里居住了十三年。那里是我居住时间最长最熟悉的城市。然而离开时并没有太多留恋,因为我知道再过几年也不会有什么改变,而且将要搬去的是一个让人充满期待的地方。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一年零九个月就快到了尾声,不管有多么不舍,搬回东京的计划和日程已定。我们试过申请延长两年的项目但都失败了,反倒是在东京有不错的机会。回去东京会有安定而舒适的生活,美味的食物,可靠的交通,便利的医疗。然而好像,完全没法像当初来伦敦那样激动和充满期待。

回想当初一步步的决定,其实也很曲折,从最初产生想离开日本去国外做一两年研究的想法到最终顺利成行,大概经历了两年。我也很得意,觉得好像完成了一项宏伟的计划,一步一步都实施得很好。来英国这一年多的收获超出了我的意料,因为我对日本之外的国家并没有很具体的概念。这里的文化多样性,包容感,让我觉得当初以日本的基准来评价这个评价那个的价值观显得非常可笑。我希望这段经历在回到日本之后不会带来一种矛盾,而是能让我在不满的时候能够更坦然和释然,世界并不是只有眼前的那么狭窄。我不知道自己以后还会不会长期离开日本,也许会,也许不会,但至少我知道了其实换一个地方安家,并没那么难。

这一年多对两个小朋友的影响也是巨大的,首先女儿已经完全忘记了日语,不知道她回日本之后能不能重新拾起来,总之现在是听不懂了。儿子虽然还能听懂,但基本磕巴地开不了口,平假名更是一个都不认识了。他们英文都学得不错,儿子更是阅读量很大,人文地理历史的知识面还都挺广的,学校也交了不少朋友,每天都挺开心。回日本之后,只要负担得了,我希望他们还是能以英语作为主要的学习语言,接受多文化的价值观,而不是接受日本系统的教育。关于对教育的考虑,以后我会单独写一写。

英国小学3周杂记

小朋友们搬来英国开始上学已经有差不多3周了。小猪同学上的year 1,感觉还没有适应多少,老师说的话还听不明白,他说他平常在学校只说不得不说的话(good morning)和yes和no,主要用的策略是模仿同学们做的事情。他班上还有另外2个会讲中文的小朋友,有时会和他们玩。他也开始记住其他同学的名字,但他说从来没有和其他同学玩过。

妹妹幼儿园有适应期,有几天要在家里的时候,我有一次带着妹妹看到小猪他们在操场上玩,他一个人呆呆地坐在小山包上,而其他同学都在跑来跑去玩。我喊了他一声,他看到我们马上露出笑容,说“妈妈早点来接我”就走开了。当时有些心酸,后来小猪说,他觉得操场上没啥好玩的,所以他坐在那里看旁边高年级同学踢足球。不知道我是否过度担心了(其实我算心大的父母了,也没那么担心)。

还有一次妹妹班开家长会时去学校,恰好看到小猪班远远的在操场上上体育课。老师喊winter, spring, summer, fall,同学们就要做出相应的表示植物状态的动作。小猪同学大概是听不懂,每个动作都慢几拍,看上去也有点无精打采,只有winter大家都抱着头蜷在地上时学得比较像。晚上回到家,我告诉小猪看到他上体育课了,教了他四季的英文说法,他看上去若有所思没说啥。

有一次我送他去上学时,问了问老师他在学校怎么样。老师满面笑容地回答说,他很棒,学习得很快,尤其是数学。在家问起小猪数学课,他说,连续几天都在学5以内的加法,各种几加几等于5,无聊死了。我暗暗感叹,英国小学的数学进程缓慢也是够可以了(当然我是无所谓的啊,加减乘除还怕学不会吗)。

以前我不知道从哪里的帖子看来说英国的小学低年级都没有作业,把这个作为激励他来英国的内容告诉了他。后来发现错了,每周五老师会发一张纸,上面有四个非常简单的单词(2-3个字母的词),在家要练习拼写,每周五要测试。一开始我们不知道也没注意,第二周的周五小猪带回来4个新的单词,还订了一张条子,告知还需要继续练习上周的4个单词,看来是1个也没写出来。于是lg每天接小朋友放学回家后都让小猪练习拼写。一开始小猪闹别扭不愿意写,后来总算不闹别扭了。上周五带回来的纸上终于没有订纸条,看来8个单词都写对了。另外小猪每周还会带回来一本很简单的绘本,让在家里朗读,家长写点简单的comment。小猪同学有时也闹别扭不愿意读,我也没太强求,自己有时也忘了督促,另外有空时也教他读Kids A-Z的绘本(挺推荐的英文绘本订阅,一年50多人民币,在淘宝上有卖账号)。不过学校的老师提过,反复阅读同一本书比总是读新的书更能增加孩子的词汇量和阅读能力。我有时也带小朋友们去图书馆借书,借来的书的英文对他们来说可能太难了,他们主要都在听我翻译过来的故事,不知道我解释那些英文究竟有没有作用(两种语言念起来好累)。

常常听说小朋友适应能力强,3个月就能开口说英文。我觉得这恐怕比较难,3个月能听懂老师大部分的指令就已经不错了。小猪同学的发音还不错,妹妹则完全是日本人英文,学着读绘本时,每个词都会硬生生地添加几个元音上去,不知何时能改。

开家长会时,我进去过他们教室一次,整个教室墙壁屋顶都装饰得非常热闹,到处都是画、数字、单词、海报,完全不“严肃认真”。小朋友们没有固定的桌子和椅子,教室里有4张大桌子,小朋友们平常围着大桌子坐,据小猪同学说每天的座位都是老师安排的,每天都不一样,有时也不坐凳子而是挤着坐在地毯上。上课主要用投影仪。总之环境看上去还是挺好挺轻松的。

上周我问小猪喜不喜欢学校时,他回答我“有点喜欢。”其实他每天去上学都没有不高兴,和我拜拜以后就自己进教室了,每天回来也会和我说学校里发生的新鲜事。比如每天午饭都有甜点,有时候有果冻,有时有蛋糕。比如,今天看到了一个超大的pumpkin(南瓜);我们班上有一个Alex,别的班上也有一个Alex;今天看到了用棍子和橡皮筋做的到屋顶那么高的东西哦;今天和一个讲英文的头发黑黑的小朋友玩了;今天上体育课时下雨了;今天讲中文的女同学收到卡片了,另一个Micheal头发黑黑的扎了很多辫子的男同学也收到了,老师写了他们的优点在上面;今天看了有人跳舞;今天看了猫头鹰飞了哦,飞一圈又回到手臂上……他们学校各种新鲜事和活动还是挺多的,小猪虽然还不能用英文交流,但他有他的策略,他一直在观察周围,并且渐渐地可以感觉到越来越熟悉这个环境。

妹妹也去了同一个小学里的幼儿园,差不多两周了。幼儿园有3个班,每个班大概10来个小朋友,3个班都在同一个大房间里,按照讲故事时坐的地毯颜色来区分。每天小朋友们在幼儿园主要是自由活动,室内有玩具、画纸、办家家、水、沙、粘土、可以自由吃喝的零食(水果葡萄干等)和牛奶,室外有沙坑、室外办家家房间、滑梯等游具。每天早上9点到下午3点15的流程基本上是:自由玩->讲故事->洗手上厕所->吃饭->自由玩->讲故事->回家。不过小妹妹显然也还没有适应,每天去幼儿园时都抓住我不放,基本上我都要把她交给一位会说一些中文的老师才能脱身。每次问小妹妹在幼儿园吃了什么,她都回答“不知道”。问她玩了什么,倒是能说出来一些。问她和谁玩了,她都说“自己玩了”。小妹妹在家还拒绝我教她英文,绘本是愿意跟着念的,但是上厕所如果我教她要说pee,她就会大声地回答我说“おうちはおしっこっていうの!(在家说尿尿[的日文]!)”

英国小学申请记

从东京搬来伦敦,小朋友们的学校是我们最担心的事情。怕申请不到好的学校,怕学校离家远不方便,怕要等很多天没法上学,各种担心。我们是8月下旬抵达伦敦的,这个日期也是为了让小朋友们能赶上9月开学。

搬来之前我查了一些信息,得知英国的公立小学是有4级评分的,outstanding, good, requires improvement和inadequate。大约84%的学校是被归为outstanding或者是good。小学入学开始于9月1日满4周岁的小朋友,第一个学年叫reception,相当于学前班,第二年之后依次叫做year 1, 2, 3等。Reception的入学申请始于前一年的9月,截止于入学当年的1月份。入学申请时必须要有在英国的住址,小学是按照住址到学校的直线距离来排录取优先度的,越近越好,名额满了就换别的学校招。对于我们这种从外国搬过去的人肯定是不可能赶上了,只能搬去时哪里有空位上哪里。所以我8月初租房子的时候,没有重点找outstanding的小学附近,而是重点避开requires improvement和inadequate的学校覆盖的区域。不过歪打正着,离合意的房子走路1分钟的地方恰好有一所outstanding的学校。Locrating这个网站可以看到不同评分小学的分布。

搬去英国之前,我发email给某个council询问过小朋友应该进入的年级。小猪同学虽然满了6周岁,但可能由于是从外国搬来不会英文的缘故,被告知应该上year 1。而妹妹还没满4周岁,应该上nursery(幼儿园)。Nursery不归政府管,直接向幼儿园或小学(有的小学里有设幼儿园,仅3岁一个年级)。公立小学的申请是向council交申请的。租好房子以后我马上给council寄了小猪同学的申请表,不过8月底正式搬来伦敦后收到信才知道,我填错了表格。申请year 1应该是填写in-year(转学)的申请,而不是填新的入学申请表。当时很焦虑,但其实9/5开学之前早点晚点申请并没什么区别,学校暑假关门,一个人都没有,能不能入学必须得等到开学后才能得知。Council告知的是,入学申请需要等20个school days,就是说小朋友们可能要在家里闲一个月,听得我心都凉了。

不管是在哪个国家,运行各个体系的都是人,按流程办手续固然很重要,和办事的人直接交谈也很重要。我按照研究室老板的建议,开学前最后一个周五,学校在做开学准备的日子,一大早去学校拜访,见到了校长和副校长(当时并不知道交谈对象的身份),留下了小朋友们的信息。校长说得周一开学时,他们管理入学信息的秘书上班之后才能知道空位信息,如果有空位的话,小猪同学第二天就可以去上学,妹妹也会获得同一个学校里开设的幼儿园的优先入学权。我不能确定这次拜访起到多大作用,至少我们没有等1个月。等到周一打电话给学校,得知虽然申请名额已满,但我们可以去填表等待,周二号接到电话得知小朋友们次日可以去上学了。总之我的经验是,走流程的申请最好也多和关键人物交谈,人家按章办事时,能够想起来办事对象具体是个什么样的人,如果有个好印象,多少会增加办事人的热情。

另外我申请签证时还没有英国的地址,签证申请表上当时填的是工作地址。lg从网上找来一个帖子说,带小朋友去的话如果没有住址,表示没法解决学校问题,从而无法工作,小朋友们有可能会被拒签。当时怕怕了一下,但申请签证时不可能有住址,就那么交了上去。事实证明,办签证并没有这种不合理要求,去了再安排生活是很正常的流程。

在英国办手续的一把泪

转眼就已经搬来伦敦两周多了,已经完成的手续有:
1. 拿到居留卡(BRP)
2. 办理宽带
3. 办手机
4. 小朋友申请小学和幼儿园

还没有办成的手续是:
5. 开设银行账户

居留卡本来只是要去指定邮局拿一下,为啥要单独说?因为我们全家跑了3趟!每次都要一个多小时的往返!第一次邮局拉了卷闸门贴个纸说技术故障本日暂停服务;第二次告诉我们BRP卡没有寄过去,让我们上政府网站报告;第三次去是收到邮件后去邮局拿,居然还是告诉我们没有!然后说这个邮局已经不在交付BRP了,全都转到附近的另一邮局了。这种事在日本能想象吗?对政府职能的信赖顿时崩塌啊。

开设银行账户的过程,说起来真是一波三折。在英国办理宽带、电话、月付费的手机(比预付费便宜)都需要银行账户,尤其是宽带。现代人离开了无流量限制的网络简直就像是身体无法自由活动。不能随意上网浏览垃圾信息,一不小心电脑上的各种自动更新的程序就会把手机共享的流量耗掉大半,小朋友们也无法看日本家里通过宽带连接的电视节目录像,不能和在中国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facetime,总之就不像是正常的生活。

开银行账户,一般都需要有一个地址证明。在日本有户籍制度,任何人、包括外国人,搬到一个新的地方后都要在两周内去居住地的役所登录,之后需要证明地址时只要拿住民票或者役所发行的住民卡就可以了,而这种登录和发卡手续一般是立等可取的,就是说,你只要抵达日本,一天之内就能拿到住址证明,然后就可以去办各种手续。住民登录时区役所一般只是在地图上详细确认是哪一栋建筑,以及是真实存在的住宅,之后也有可能去实地确认是不是真的住在那里,但无特殊情况一般不会特意去查。总之这种手续是建立在信任社会的基础上的。一般人在日本,总归是要住在哪里的,所以也没什么必要造假,而且会有各种税务等文件寄到登录的地址。离开日本后,留着户籍只会被缴住民税,也没什么必要保留。

但是在英国,没有户籍制度,住址证明一般要求有水电煤银行等账单,或者官方寄来的邮件。外国人抵达英国,理论上一个月之内是很难拿到这种住址证明的,而和别人合租的话,账单不是自己付,就更加难证明自己的地址了。很多留学生或者度假打工者就因为地址证明这一条,最初的几个月都开不了银行账户。这是我遇到的第一个culture shock,让我觉得英国不太像是一个信任社会,你得按官方严格的要求来证明自己,甚至警察局的登录证明也不能当地址证明,这对外国人很不友好。

申请小学时我用了房子的租赁合约,大部分时间这份文件都管用了。我们住的房子是从中介公司签约租的,直接同个人房东签的租约一般是行不通的。但是老公去HSBC办银行账户时,HSBC就不认租赁合约,必须要等到水电账单寄来之后才能办理。

说起银行,我一周半以前就去办了,得益于Lloyds Bank对某些发达国家公民的网开一面。Lloyds Bank有一个Acceptable passports from eligible countries的列表,包含EU的国家和6个EU之外的国家,这些国家的公民只需要提供护照的复印件,EU之外的国家提供一年以上有效的签证就可以办账户了,不用提供地址证明。于是我就去网站上在线申请,并去柜台排队复印了护照和签证页,拿到一个预留的银行账号,满心欢喜地等待他们在5个工作日内给我寄银行卡。谁知道左等右等不见邮件,转眼第6个工作日了账户还没开通,宽带公司发来邮件说建立账户自动扣款失败。我着急地打了两天电话才知道,签证页上有写签证类型但没有有效期,必须要再去柜台复印居留卡,然后再等5-10个工作日!UK的签证也是,为啥不给在签证上写清楚有效期?Lloyds为啥不早说一定得要BRP卡,要等到我打n个电话去问?还有,银行开个账户为啥要5-10个工作日??在日本时去银行开户,不用预约,不用等,都是当天就拿到存折,马上就可以存钱的好不好???

银行账户又牵扯到宽带。装宽带必须要有银行账户,我拿到Lloyds预留的账号后(这个是online申请后立刻就有的)就拿去办宽带了,账单选择下次bill一起付,反正至少两周后,(原以为)5个工作日账户开通肯定来得及。谁知道如上所述,账户没开成,宽带公司发来报错邮件,我急急忙忙各种打银行电话,得知不可能来得及后,上宽带公司网站一看,可以信用卡付款嘛。于是用信用卡付掉了第一次账单,解除警报(糟心了好几天)。既然可以信用卡付款,那为啥这种月付的东东一定要银行账户啊?そもそも,各种水电煤手机款单用信用卡不行吗,为啥一定要用direct debit??我们在日本的时候大部分账单都是刷信用卡的,可以积分嘛,信用卡不比银行账户更能证明客户的信用吗???

小学的申请还算比较顺利,我就不吐太多槽了。和日本特别不一样的就是,英国的公立小学虽然也是就近入学,但是如果名额满了再申请,就有可能会被分到远的地方去。日本的公立学校是真正的就近入学,只要你住在那所学校的学区,就肯定能上那所学校,如果学区内新造了房子搬来很多学生家庭,学校就会扩招。而且到了学龄不需要去申请入学,新学期前役所会根据住民登录的信息寄来入学的所有介绍,按照指示到时间去上学就可以了。英国呢,就近入学的公立小学也是一场战役,妹妹明年9月上小学的reception(学前班),昨天我已经在区役所上给她申请了(早吧!刚搬来的外国人几乎没机会!)。

还有巴士不能投现金,没卡就不能坐,地铁直接买票是交通卡的两倍价钱,超市自助付款也不能付现金,各种门重得要死(日本都是自动门推都不用推),地铁里没空调又闷又热,景点门票非常贵(感觉均价3000-4000日元)……这些小槽我就随便吐吐了。

混搭的伦敦

来伦敦后的第一天,我被据天气预报本不该下的雨淋得狼狈不堪,把租来的自行车还到随便遇到的一个租车点后,匆匆忙忙地跳上一辆电车,一路坐到终点站Bank。穿过长长的像迷宫一般的地道,搭乘似乎毫无止境的电梯,在三个工作人员眼皮底下闯出改闸,撒腿跑到地面上。Bank站就在The City of London的中央,能影响全世界经济的英格兰银行就在不远,街道两边维多利亚式建筑的身后是全身覆盖着玻璃的摩天大厦。然而我却因为离约定的会面只剩15分钟而焦急万分,完全迷失了方向。好在转了个街角叫到一辆black cab,黑色的独特的车型在全世界别的任何地方都没有,司机的大脑里和空间记忆有关的部分海马据说比常人更大。司机瞟了一眼地址,就完美精确地穿过拥挤的市中心把我放到了目的地的大楼下。虽然雨还在下,我只迟到了3分钟。

后来我又在Bank搭了好几次车,换乘的时候总要穿过长长的迷宫一般的地道,有时要先到一条线的站台,顺着走一段再拐去另一条通道,眼睛要时刻在墙壁上或天花板附近搜索方向指示。The City of London很神奇,摩登的摩天大楼几乎是伦敦的标志之一,而大楼间则毫无间隙地紧挨着上百年的老房子。那些老房子看着很典雅,有着优美的雕刻和高大的柱子,并无老态。而紧挨着这片金融中心的东伦敦,你甚至无法想象它步行就能到伦敦最繁华最中心的地区。路边是工业时代的砖墙,一层层颓废不羁的涂鸦,拥挤的印巴杂货铺,到了周末则有各种廉价的市场。

朋友说,任何人来伦敦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的确,伦敦似乎并没有把每栋楼没个人清晰地划分好位置。就那么混杂着也无所谓的样子。

当然,北边和西面仍然是传说中的富裕地区,东面和南面则有着黑色地带。有时走过一条街也许周围就完全不一样了,比如去Columbia Road Flower Market的路上,两边的公寓散发着一种不修边幅的破败气味,然后花市附近却觉得宁静美好充满和平的生活气息。The City也是,昂贵的金融大厦们紧挨着垃圾遍地的东区。Isle of Dogs那片高楼所在的半岛南面就是安静又无趣的住宅区。“混搭”,就是伦敦给我留下的最初的印象。

伦敦找房记

这个月生活上马上会出现一些比较大的变化,月底我们要离开日本的家,搬去伦敦住一年半。

对于拖家带口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先找到住的地方,还有小朋友们的学校。来伦敦之前,朋友告诉我两个不动产中介网站,我在网上查了很多房子,大致对伦敦的租金有了个了解,差不多是东京的1.5倍。如果要保持生活质量的话,房租预算至少得要25-30万日元。为了早点安顿以及申请小学,我这周先独自过来10天找房子。

我本来想写流水账的,后来写着写着自己都觉得没劲,还是简单点列举一下经验吧。

1)可以先去打大的中介网站上找好感兴趣的房子,然后直接给中介打电话预约看房,一般当天或者次日就能看。中介会问你的预算、几个人住、年薪多少(一般要是房租的2.5-3倍以上,双职工的话可以加一起算)、什么时候要搬进去、对房子有什么要求(需不需要家具等)、打算住多久。
http://www.rightmove.co.uk/
http://www.zoopla.co.uk/

2)发email没什么用,中介只会把你的信息放到他们的系统里,然后推荐一大堆根本不合适的房子。

3)直接走进去店里问效率太低了,不是每个中介都有所有的房源,常常是在网上看到的他们不经手,他们经手的数量有限,往往不合意。

4)中国人习惯在家脱鞋生活,还是要选择全木地板的比较好。这里8成左右的房子是有地毯的,一般客厅和厨房是地板或地砖,卧室都是地毯。地毯下面是没有地板的,要想换成地板的话要花不少钱,房东也不一定愿意。这里的人在房间都不脱鞋,中介看房子都是直接穿鞋走上地毯,难以想象小朋友怎么坐或躺在这种地毯上,再怎么清洗也不可能干净。我还看了一间留学生们还在住的房子,卧室地毯上一大堆头发简直让我马上崩溃了。卧室也是木头地板的房子虽然比较少,但还是能找到的,一般新一点的房子会有。

5)上面两个网站都会提供周围的学校的信息,位置在哪、评分多少等。英国小学是就近分配,但是不代表住得近就一定能进,名额满了的话就只能分配到远一点的地方。但是如果每年1月前入学申请(9月入学的学期)时住得离学校直线距离近是优先的。朋友和研究室老板建议我先问一下区政府的入学办公室或直接问学校有没有空位,再在附近找房子,但是我打电话问区政府,他们说得先有住址申请以后才能知道有没有空额;而学校现在都是暑假,电话打不通email发了没人回,只好先找住的地方了。
这个网站可以在地图上很方便的看到所有的小学的位置、介绍、和评分。
http://www.locrating.com/

6)这里很多公寓都是用电不用瓦斯的,灶台也是电灶,但是我用了之后才知道,不是日本那种IH灶,而是玻璃板下面直接电热丝烧热的,面板变烫加热,看上去超费电。热水器也大多数是有一个大型水箱的电热型。英国人讨厌煤气吗?

7)看中房子决定租了的话,要马上付一笔定金给中介,我付了250镑,直接在中介手机上刷的信用卡。然后中介去联系房东,看房东愿不愿意租给我。如果房东同意的话,我再提供工作合约、工资证明、签证、护照等资料做reference。后面大概还有签约、付押金、入住check等手续,目前我还在等房东回复。

8)我最后租了一栋在Canada Water附近的公寓,离车站比较远,走路得15分钟,环境看上去还挺舒服的,小区邻接公园,旁边是一所挺好的小学,附带保育园,我打算申请一下这所学校试试。房子本身很新,上网查了一下应该是去年盖好的,售价£555,000,租金是每周£440(£1907/月)。东南西三个方向的角屋,所有房间南面都有窗,挺明亮的。楼里有住户健身房(不去用的话就太浪费了),小区里也有诊所。Canada Water车站前有shopping mall和迪卡龙的店铺。如果我们不需要每天赶时间的话,应该住着会挺舒服。如果是要在伦敦常住工作的话,我想我不会选离车站这么远的地方,中介还给我推荐过另一套,离车站50米不到,租金每月贵200镑,面积小一点。

9)在中介手机上刷了250镑,我都没看过他的身份证明,心里有点不安。不过是我打电话过去约的,网上查查这家公司ChaseEvans貌似挺正规,LinkedIn上还看到那个中介的profile,应该没问题的吧。

10)英国没有温水便座,因为硬水会堵塞管道。厨房里的微波炉、洗碗机甚至冰箱都是一体化的,朋友说坏了的话修起来可麻烦了。洗碗池和日本的比起来小很多。一般有两个浴室,每个浴室都带洗手台和马桶,全家公用的浴室有浴缸,主卧的浴室一般是淋浴。当然可能是会方便一些,不过两个浴室够占地方的,而且我还是觉得日本那种浴室、厕所、洗手台各自隔离开比较方便,至少洗完澡或者用完浴缸之后不会弄得洗手台和马桶前面的地面上也湿淋淋的,有人长时间占用马桶大便也不会把洗手台熏臭了。玄关没有鞋柜(大概和不脱鞋生活有关吧)。

11)我朋友住的地方离伦敦的新的金融中心Canary Wharf,周围建了很多豪华公寓,还有在建的,据说中东和亚洲有钱人买了大半。豪们可以考虑下,挺高大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