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手记

–过了12点yculblog就突然连不上了,先贴在这里已做备份吧。

最近我很懂得珍惜我作为纳税人的权利,在三个图书馆办了借书证。一个是家所在的区,有不少中文书,中国禁出的台湾版也有不少。另一个是在相邻的区,为了借一本北区图书馆没有的心理学书籍,只利用过一次。还有一个是公司所在的区,在我每天上班的地铁站旁边,周一到周五最为方便光顾。

上个星期看了铁凝的《玫瑰门》,文字细腻也很动人,而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却是那文革的背景,记得看到姑爸身体里插的那根铁棒,我觉得头嗡地一下响了起来,合上书很久。

后来又借了高行健的《一个人的圣经》。他藉这本书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而却被中国驱逐,定居在法国。这本书国内禁了,是台湾出的,竖行排版,让我看得颇为累。关于高行健的评论很多,说到他的自我剖析式写作风格,说到他的直白。我对文革那段历史好奇而痛心,庆幸自己没有生与那个年代,却又觉得前世也许也曾高呼口号。我的脑子里有很多疑问,无人能解,唯有读书。小说,社会心理学能给些解释吗?认知心理学该如何解释这种盲目?

可那本书最终只读了1/3就从包里扔出来了,我受不了的不是那历史,而是高强调几百遍的痛苦的回忆。痛苦这两个字重复得越多,在对别人叙述的时候,就越叫人厌烦。也许我离那历史太远,理解不了,却又因为略知一二,不像法国佬一般兴致勃勃。如果让我颁奖,我宁愿选择铁凝而不是高。

老公从图书馆借了本六四真相的上,也是台湾版,他说节奏特慢,写得很细不适合我看。我的历史只是是过于贫乏,我一直搞不清楚许多事件的年代与来龙去脉。不过我不知道这个关键字写在这里会不会有问题。

还好我有一堆米兰昆德拉。这个作家是我最喜欢德作家,他也离开了祖国定居在法国。捷克是个命运曲折的国家,这也是读了些他的书朦朦胧胧知道的,然后去查了查维基百科全书了解了一下历史。他的文字有时忧伤有时铿锵,有时又充满了戏谑,《笑忘录》里那一个个片断我还未了解真意,却傻乎乎地觉得有认同感。何谓“认同感”,也许就是不太懂却又忍不住想握手拍肩或者崇拜的感觉,当然不包括客气的握手。

0:05了,不知今天怎么这么生机勃勃地有敲字欲望。是因为最近涂鸦了几笔释放了一下右脑么。好像是昨天我走过桥上的时候还曾忿忿地想要动动笔构思构思小说什么的,不能让程序呀数据库继续蚕食我的大脑,但又悲伤地想我这辈子似乎是无法构思出足够有情节有才华有技巧有我所崇拜的品质的小说来了。正如涂鸦一般,我只能停留在淡彩速写上,一看到才气横溢的作品,连临摹的本事也没有。

读书手记》上有1条评论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