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雪板

志賀高原滑雪(小猪第一次玩雪)

周末和朋友一起去了趟志賀高原。日本下了好几周的大雪,周五刚好是寒潮的顶峰,周六开始放晴,满山的粉雪,非常非常爽。

在我的印象里志贺高原好像是号称日本(本州?我觉得北海道的ニセコ应该会更大)最大的雪场(?)。不过其实志贺高原是由很多小雪场组成的,像一个雪场帮会,大家用同一个名号,牌子和价格都上去了。离得远的雪场是没办法直接坐缆车或者滑过去的,必须要搭联络巴士(这也好意思叫做同一个雪场)。不过除去这浮夸的缺点以外,雪场本身的质量还是不错,山顶海拔2000-2300米,雪道宽阔,雪质优良。

对于snowboarder来说,志贺高原的性价比可能就差了一点。它的高级道比较少,除了缆车下面,也很难找到可以滑的非压雪地带。

这次我们住的旅馆还不错,推荐一把:“志賀パークホテル”,离高天ヶ原雪场徒步一分钟,晚饭和早饭都是自助的,菜色丰富,档次和味道都还不错,じゃらん上面的评价挺好。

这次小猪两天都是待在雪场的托儿所,放一天6200日元,上午和下午各待2个半小时,中午接出来一起吃饭。小猪一开始很不乐意,第二天慢慢习惯了,上午睡一觉,下午玩一玩。中午接出来的时候和小猪一起玩雪橇,小朋友滑雪橇滑得很开心,摔得一脸的雪也不哭。等小猪到3岁,就可以去参加滑雪学校了。滑雪场常常可以看到一队队小小朋友,八着个脚,排成大雁似的跟着教练下坡,萌得很。

某缆车尽头展望

天晴的时候空中有雪片结晶在阳光下闪耀,看上去就像一条银色的河,非常美。可惜相机拍不出十分之一的感觉。

这个雪季的第一次(石打丸山滑雪场)

连休的后两天,约上朋友一起去了新泻的石打丸山滑雪场。去年冬天怀孕以后,已告别雪场好久了,每次看到雪板都心痒。好不容易又等到一个雪季,从纸箱里掏出装备,约上好友,抱着bb,朝着雪国,出发!

这次挑了石打丸山雪场,以前坐电车去过一次,雪质和规模都还可以,离高速公路的出口只有4公里,适合我们这种没舍得装雪胎但是又想自己开车去的人。带着宝宝去滑雪,我和老公两人就只能交替滑,早上一个人陪宝宝另一个人滑雪,中午回来旅馆换人。好在小朋友目前白天三餐奶的时间都挺规律,找家离雪场近的旅馆,摸准时间换班,虽说滑雪时间只有一半,但总算能爽到。小宝宝也第一次欣赏了漫天大雪和玉树琼枝,对着窗外银色的世界非常好奇,目不转睛地盯着看。

这次恰好遇到连续几天的大雪,雪场能见度不太好,但是雪质非常棒。由于来不及压雪,早上去的时候大部分滑道都是蓬松及腰的新雪,踩着雪板一路飞降,就好象冲浪似的。滑新雪一定要注意重心要放后,让板头抬起,尽量不要让雪板与坡面夹角过大,并且绝对不能失速,不然停在深雪中的话爬都爬不起来。

第二天回到停车场准备开车回家时,车顶上的积雪已经这幅模样了

回家的时候,两天一夜不停的大雪已经让路面与来时完全不同,没有雪胎的车开上去简直是噩梦,只能用时速25km慢慢爬。好不容易开到高速入口,发现高速上由于事故堵了好长一串,入口也是排队一辆一辆放行。上了高速后,同样是积雪路面,堵车结束后也还是只能25km/h,直到钻过十几公里长的関越隧道,才把雪国留在了身后。

2009/4/19 御嶽山野雪

上周日是我们第4次去滑野雪,一转眼就4月了,东京的樱花都早已掉光光,很多滑雪场都关闭了,难道还有雪滑吗?回答是“有,大大的有!”,只要爬高一点。御嶽山位于我们上次去的乗鞍岳南部,有两条线路可以上山顶,分别从御嶽滑雪场和御嶽缆车滑雪场上去,两条路线都很简单易走,是一座非常有人气的独山。我们选择了后者,下了缆车爬到山顶,包括休息、午饭、留念照只需要4~5个小时,滑下来半小时。山上的雪质已经是典型的春天的湿雪,粘性比较大,很松,爬起来比较费劲,有一定坡度的话滑起来还是挺舒服的。这天去的人特别多,中途停下来时,我数了数视野内能看到的人,114人!

一开始是从树林出发,走大概一小时走出树林带

前后都是密密麻麻的登山或滑雪的人,和滑雪场有的一拼

离山顶不远了,天气不好的话山顶附近都是冰壳,今天很暖和,都化成了湿雪

继续阅读

乗鞍岳

  乗鞍岳位于北Alps的最南端,海拔3025米,号称日本最容易登顶的3千米级的山峰。因为夏天有条公路直通到2777米的山小屋,坐巴士上来之后爬个不到1小时就登顶了。不过冬天公路完全被掩埋在3米厚的雪下,只留下公路拐角的凸面镜的杆子孤单地立在雪原上。
    乗鞍岳虽然算不上豪雪地区,但由于它3千米的海拔,顶上的雪质非常不错。也由于它的难度较低,吸引了很多野雪爱好者。我们这天爬的时候,前后同爬者络绎不绝,视野内一般能看到十来个挪动的身影。从乗鞍高原温泉滑雪场的最顶端出发,大约花了3小时就抵达了顶峰下的山小屋。仅仅30分钟就能滑回滑雪场。不过野雪不单单是下降的时候有趣,要是不能领会到爬山的乐趣的话,难免会觉得千里迢迢爬上去就滑那么一下,很不“划算”。
    我们一行4人,我和嘉乐上山,小马和蒋明在滑雪场玩。前一天晚上11点从家里出来,开到滑雪场大概5点多,小睡了2个多小时,8点半雪场缆车开动后不久就坐上缆车,9点5分抵达雪场最高处。上升大概一个半小时就走出了森林界限,上面的雪原风很大,雪地上刮起像沙丘一样的皱褶。越往上走,冰层的范围就越大,走上去嘎蹦嘎嘣响,一点脚印都不留下。越靠近攀登的终点越觉得疲惫,从能看到山小屋起我就开始数数了,一直走了600多步才终于抵达,饿的两腿发软。12点不到,抵达山小屋后俺的噩梦就开始了。我很想找个避风的地方赶紧把面煮了然后下山去泡温泉,但嘉乐同学突然兴致高昂地决定挖一个雪洞,并美其名曰“我们应该掌握一下挖一个雪洞具体需要多少时间……”%&@(@&!(饿着肚子挖了1个半小时,俺们才满脸鼻涕地坐在雪洞里瑟瑟发抖地开始煮面。事实证明,雪洞一点都不暖和!!也就是避风,钻进去后呼出来的白气超级夸张,冷得我抖得大腿都差点抽筋了。本来就没打算长时间停顿,只带了一件薄羽绒,哪里抗得住这样的饥寒交迫。55555,我的温泉……就这样被一个冷得要命的洞给葬送了。1点半才吃上方便面,狼吞虎咽地吃完,迅速地下撤,发现上来时那些洁白无瑕的雪面已经……唉……已经被无数先下去的人滑得沟壑纵错,满目苍痍,颠簸不堪,总之让我捶足顿胸,恨自己没有青着脸否决雪洞决议,来挽救这上山时期待无数的粉雪雪原……山顶上雪原宽阔,抗蹂躏力比较强,下面林间的路线就惨了,基本就和滑雪场的不压雪雪道差不多……。3点多下到停车场,发现小马和蒋明已经在等了,换衣收拾,班车回京。
路线图,红色上,蓝色下,非常单纯的路线,绝对不会迷路。

继续阅读

重上神乐峰

上周末第一次去神乐峰滑野雪,结果路线选择得不好,没有滑爽,决定这周六再去一次。
一大早,遇到一个大问题:睡过头了!本来我们应该坐上4:46的电车,结果4:53才睁开眼……在A)继续睡,B)晚一个半小时抵达,中挣扎片刻,好天难得,选择了B。这个选择太对了,今天虽然雪质不佳,但这条路线很爽!看图说话。

路线图,绿色的是上周的路线,橙色的是这次的。

开始爬山。由于天气转暖,上周的粉雪在阳光的照耀下已经变成了湿雪,踩得也比较实。

为了和上周区别,今天特意换了件粉红的上衣。


继续阅读

野雪初体验

昨天第一次去滑野雪,总算是完整地回来了,没有遇到特别的危险,也没有流落山头。但是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山上路线太不好确定了,容易偏离计划的路线,又不熟悉地形,结果下山的时候从一片陡坡树林里出来,累得腿都软了。觉得我们现在最需要的装备是一台GPS,这次虽然带了蓝牙GPS和PDA,由于电池问题不能一直开着记录路线,虽然可以在需要的时候确定自己的位置,但使用起来太麻烦,也只能做一个应急时的设备。

神楽的路线很有人气,先做神楽滑雪场的缆车上到滑雪场最高点,然后向上走,有远近不同的好几条路线,难度不算很大,而且雪质很好。

我们是一大早坐电车到越後湯沢车站,换巴士到滑雪场。到达滑雪场后已经9点半了,整理行李,买了上山顶的缆车券(1个大型缆车,1个6人封闭缆车,3次小缆车),上到滑雪场山顶已经11点半了,等开始爬山,已经12点了。

路线地图。青色的是我们实际走的路线

在缆车上看地图

滑雪场山顶留念。来过神楽滑雪场这么多次,一直都没有上过山顶。从田代那边过来时,上山顶太远,从三俣这边过来两次,又都天气太差。

继续阅读

搞定了滑野雪的全套装备

    嘉乐一年前就跟我唠叨,要去滑野雪滑野雪。一说野雪,我脑海中先浮现茂密的树林,然后浮现直升机滑雪的那种从60度陡坡直泻而下……汗……说俺们技术还不行吧,控制不来啊!后来才醒悟过来,不用搞那么夸张的……日本有很多野雪的线路,老多爱好者在自己的主页上标出巨详细无比的路线,还有不少经典路线的书籍,入门实在不难。于是决定这周末去第一次,一条比较简单的路线,从神楽滑雪场向上走然后滑下来,当天来回。
    野雪虽说入门不难,装备还是要求挺高的。厚雪上如果没有雪鞋,走路是非常累的;还有雪崩对策,万一遇上雪崩,被埋15分钟内是获救的唯一机会,信号器、探测杆,雪楸号称雪崩生还三大件。虽然我们会尽量避开雪崩的危险,年纪大了,怕死,这三件套再贵,想想还是买齐了。
 
背包: Osprey的这款包是backcontry滑雪人气非常高的一款包,双板、单板都可以背,有头盔、眼镜、水袋等东西的空间,包的主体内部可以把干湿物件隔开,肩带上有拉链空间,可以放小东西,还可以把水管收在里面防止结冰。腰带上小腰包,有个拉链头是哨子,还有备用雪镜袋,设计可以说专业、贴心、经典!背负很舒服,由于有大中小三个号码,能根据不同背长来选择。对这种不能调节背负的小容量背包来说,均码(比如Deuter和TNF)简直是致命伤。
Osprey Switch 36 咖啡色M  16,800 日元
Osprey Switch 36 红色S 14,000日元
开始买了个深蓝色的,因为卖完了没的选,过了几天在另一家店发现最后一个红色的小号,还便宜,赶紧退了重新买。
雪鞋:以前的几次冬山行以及在滑雪场步行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雪鞋的话,上山会很累很累。雪鞋主要有平地用和攀登用两种,攀登用除了有更多的齿以外,脚后跟还有一个支撑可以掰起来,这样上山的时候就不用脚后跟一直腾空。MSR的这款是雪鞋里口碑最好的。这是我拥有的唯一一件MSR的户外用品,因为这个它实在是太可望不可及了,不过这款雪鞋和其他能用上的牌子差价倒不大。
MSR Lightning Ascent 25 橙色 $259.95

MSR Lightning Ascent, Women’s 25 蓝色 $259.95
女款要瘦一点。
 
登山杖雪轮:装在登山杖上的,以免插到深雪之中。
Monbell的雪轮4个装在LEKI的杆上没问题 300日元/个
 
雪崩信号器:雪崩信号器是用来在雪崩后,搜寻被埋的人的位置的。是这次装备中最贵的东西了。所有雪崩信号器的频率都是相同的。同一台信号器有发信和收信两个功能,前者则不断发射电波,后者可以搜寻到其他信号源,不同的牌子或型号之间也能互相搜寻。雪崩信号器的区别主要在于搜寻功能上,便宜的只有1个天线,只能分辨离信号源的远近,由于电波的发射是8字型,并不是越近信号就一定越强,和信号器的方向也很有关系,所以单天线的信号器找起来稍微慢些。现在最多有3个天线,可以更精确地定位,而且可以显示方向。为了生命的最后保障,我们一咬牙买了2台高级的3天线电子型,也是目前人气最高使用最广的一款,在店里卖6万5,在yahoo auction上找到水货,买了两台。
PIEPS DSP 2台   44,000日元/台
 
 
雪崩探查杆:用雪崩信号器找到被埋的人的大致位置后,就需要用探查杆来插入深雪,寻找被埋者的精确位置。探查杆的长度主要有2米~3米,材质有碳素和铝合金两种。店里的大叔说人被埋3米深也是有可能生还的,所以推荐长点的杆,我就买了3米的。碳素杆比铝合金杆稍微贵一点,轻一点,但价钱和重量的差异基本都在可以忽略范围内。

Black Diamond QuickDraw Guide Probe 300  2根  7350日元/根

 

雪锹:雪楸是用来找到被埋的人的位置后,挖雪用的。除了雪崩营救外,雪楸在冬山登山中也是很有用的东西,一组人最好准备一把,用于雪地宿营的时候平整地面和挖雪沟,或者被困时挖避难雪洞。雪楸的材料主要有铝合金和成型树脂,可以收缩或把杆子拆下来放到包里。

Black Diamond Deploy 3   7350日元
这款的把柄是弯的,便于用力,并且收起来很小,重560克左右。

Black Diamond Transfer 3       5565日元
这款的把柄较长,好挖,比上面那款重100多克,买给男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