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稍微正经些的日子

伪科学的传播

    有一位校友在微信上转了一篇贴,关于“为什么女人经期不能洗头”。概括一下就是说,“不是着凉这么简单,马上吹干也不行,经期头发湿了(以及吃冷的东西)子宫就会收缩,经血就无法顺利排出,长此以往积血成癌”。

    鉴于转帖者是一医学研究科的博士,我好奇点开读了。文章里介绍的这说法的来自于台湾的(号称)博士的庄淑旗女士。google了一下,好家伙,还是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主张各种传统坐月子法,似乎还出了书勒。

    另一位医学博士校友姐姐回复说:“胡说八道。”

    庄女士的这一主张据说是对3万日本女性癌患者进行调查后得出的,据说研究成果在日本发表了。我检索了好半天,不得。庄女士又据说是1961年取得慶応大学的药理学博士,我查了下慶応医学研究科的主页,该医学研究科(硕士博士课程)始于1956年,6年制,最初只有生理系、病理系、予防医学、内科系、外科系5个专攻,当时还没有药理学。这位庄淑旗奶奶是骗子的可能性相当大。不过这些并不能说明她的主张一定是错的。

    再看看她的中心主张,“头发湿导致子宫收缩”、“子宫收缩导致经血停止排出”。生过孩子的妇女们都知道,为了促进恶露的排出,产后医生一般会处方帮助子宫收缩的药物。子宫收缩能促进内部积血的排出才对。第二大假设不成立。而第一大假设,个人认为无中生有。

    真的是胡说八道。

    为什么有的人会制造这种胡说八道,有的人会相信和传播呢?

    制造胡说八道的伪科学的人,有的也许是为了存在感,有的可能是有一种把想当然的东西当作当然说出来的习惯。而更多人也许是为了利益。比如庄女士,大概没少受非议,却更多的丰富了荷包。和传统坐月子有关的干洗头发用品、月子米酒(代替水来洗手的)、月子餐、月子服务业等等,市场巨大。传统的老习惯倘若包上科学的外衣,会大大增加它视觉上的说服力,为这个市场提供更多的消费者。

    相信伪科学的人,有两大神器:“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老了身体就会出毛病,会后悔的”。

    很多人真的不思考的,有着强烈的“确信偏见”(confirmation bias),就是只会列举正例,完全无视反证。只要伪科学里列举足够典型(stereotype)的词语和例子,再虚构几个依据,就能获取大部分信徒。其实即使是科学论文,也没有一定正确的事,阅读论文里的实验设计,往往会发现很多缺陷,从而导致结论不那么能站住脚。而伪科学的文章,全身都是槽点,一般没有任何认证过(比如发表在学术杂志上)的论据,却会被很多人接受。所以说公众是愚蠢的,土人漫山遍野都是。

    伪科学的信徒们,尤其是不少长辈,祭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老了身体就会出毛病,会后悔的”两大神器时,有时真的招架不来(因为太无语了)。前者是不计成本的,或者说过小估计了成本。后者是威胁论,听上去像诅咒一样。

    就个人感情来说,我真是太讨厌转贴了,尤其是宣传伪科学的转贴,看到不说什么浑身难受,说的话完全是浪费自己时间。墨客(看微博的客户端)的“只看原创”很好用。微信的朋友圈里请赶快开发这个功能!

为什么说日本的设计全世界最人性化

从中国回到日本的家以后,我更体会到家中种种贴心设计。哪怕日本的家还不到lg爸妈的家一半大,住起来舒适度却超出不是一两个水准。

比如家里的马桶圈和盖是有缓冲的,小猪尿好以后盖下来,小鸡鸡不会被猛的倒下来的盖子刮到。

比如浴室和洗手台的下水道口都有独特的设计,水会朝一个方向旋转,头发等垃圾都会积在一块儿,方便清理,以免堵塞下水道。

比如家里的洗手台和厨房的水龙头都是易卸的,水龙头可以拖出来(里面连着一根金属软管),从任何角度冲水。厨房的水龙头里还自带净水器,不需要额外安装。

比如衣橱、厨房和洗手台的所有抽屉都是带缓冲的,即使用力关上,抽屉到最后一两厘米也会自动缓下来,温柔合上,不会夹手、不会砰的一声,也不会弹开。

比如家里浴室天花板上是有浴室干燥机的,浴缸上方还有两根晾东西的横杆,洗前可以开几分钟暖气,洗完开半小时干燥,浴巾衣服晾里面早上就干了,墙壁也不会发霉。

比如洗手池和旁边的洗手台是无缝的,既美观又利于清洁。

比如洗手台的镜子是有三面柜的柜门,打开以后很方便确认后脑勺和侧面的发型。

这些都是入住之前都已经配好的,不需要我们这些消费者去提出需求,几乎所有的新建公寓都配备有这些设计。整个行业都有统一的标准,是个非常成熟的市场。

不要惩罚,没有奖励

    谈谈自己的育儿理念。总会有很多不一样的声音,如果有人赞同我的观点,我自然很高兴;当然更多人大概会反对,或者觉得这样行不通。没关系,我庆幸自己也是个妈妈,最大的福利就是有决定和自己孩子相处方式的自由。

    小猪同学快三岁了,每天会和我聊很多话,有的是绘本上学来的,有的是从大人对话里学的,有的是他自己的意见。在一起的时候,一有空就不停地说,还有问很多为什么,无限循环的那种为什么,问到姥姥和奶奶都忍不住说,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你那么多为什么。

    和小猪相处的这三年,我学到了很多,因为一开始是毫无和这种不停地成长的小生物相处的概念和经验的。不久前在地铁里读了柴静的书《看见》,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卢安克的采访那一章。“告别卢安克”,写了她几次和卢安克接触的往事。卢安克是一个德国人,从97年开始他留在中国教书,01年开始住在广西的一个小山村,和学校里的留守儿童们相处,一晃10年。卢安克说他理解的教育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在书里这句话反复出现。这也是我理解的教育,不是你去真的去教孩子什么,或者教成什么样子,而是相处的那个过程。

    于是想想我和孩子之间,我应该是和他一起生活的妈妈,而不是什么都制约或者主导的妈妈,他有不懂的事我可以告诉他,但他用不着让所有的事都合我的意。和伴侣相处时,如果对方做错事,你会气得恨不得狠狠惩罚ta,希望让ta记住教训再也不犯。但冷静想想,这目的可能达成吗?自己觉得正义凌然或者解气的惩罚,恐怕只会招致反感。而和伴侣相处,如果他做了让你高兴的事,你会高兴,会有自然而然的反应,而不是按照什么规则来奖励对吗?慢慢地我觉得,惩罚和奖励都不应该出现在家庭里面,哪怕在社会上这些规则是通用的,在家里也不需要,社会的规则在学校在社会上自然会学到,不需要父母也来演。

    首先说说罚。小孩子总是会做大人眼里的错事,让人很头疼,直白一点说,就像一个猪一样的队友。到处乱跑、会把水倒在桌子上、不肯吃蔬菜、打人、不好好系安全带、把东西丢得到处都是、大声尖叫…有时真让人恨得牙痒痒,恨不得打两巴掌。但我告诉自己不能用暴力,首先,暴力是一种侮辱。伴侣总是乱扔东西时,你会生气会抱怨,但你能揍ta吗?如果小孩子有能力反抗,你敢打他吗?其次,暴力只会招致怨恨,而不会达到“让他记住这个教训”的目的。小孩子也许会记得这样会挨打,却不会因为挨打而真心认同这样是不好的,这就是更大的麻烦或有了反抗能力后叛逆的隐患。再次,与人相处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是容忍。小孩子做的事,总是有原因的,各种各样,哪怕是自私的、无厘头的。告诉他道理,不要期待立竿见影的效果,容忍他。智力和社会性都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容忍不是娇惯,因为说过这些“不好的事”的道理了,而娇惯是更本没告诉孩子哪些不该做。

    当然我也惩罚过小朋友。比如小猪不喜欢吃蔬菜,有几次我说如果你不肯吃这个菜,其它的也不要吃了,就把盘子拿走了。小猪当然很生气,使劲哭,然后很委屈地妥协了,苦着脸吃了一两口菜。结果怎样呢?我达到了让他吃一口菜的目的,用暴力,因为他抢不过盘子来。但他还是一样不喜欢吃菜,也许还因为这种威胁更讨厌吃菜了,而且情绪受到很大影响。现在我觉得这种做法很差劲,蔬菜很重要,但我可以用剁进肉饼里、用更好吃的做法、花言巧语让他试试、以及提供他喜欢的种类等等别的正常的方式。如果一个朋友不喜欢吃某种东西,那东西再珍贵再好,总也不能撬开他的嘴吧。

    小猪同学其实很讲道理,至少很愿意听我说的,所以其实我并没有遇到什么不能容忍的事情。我还知道,发生状况时,如果大人高声惊叫一声,等于在和小朋友说“有趣,你再试试吧!”,所以看到牛奶被倒掉、一手米饭、满地纸巾这种事,即使我脑袋嗡地一声响,我也能克制住不叫,赶紧收拾好,默默地消除自己的留下的漏洞,并讲讲道理(不期待马上有用)。

    反对惩罚,原因很简单,因为那在家庭里是一种侮辱。你可以让孩子知道做某些事后会有的坏结果,但那个坏结果不应该是你加上来的惩罚。因为被罚的小朋友只知道做了这件事会被罚,而施加惩罚的是大人,所以如果大人不存在了,做这件事也没关系,所以再也不必理会事情原本的道理了。

    然后,相对于惩罚,其实我更反对奖励。比起惩罚,奖励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在教育上都被用得更普遍。奖金、报酬、小红花、记功薄、玩具、游乐,各种奖励都能刺激人的快感神经,从而立竿见影地让你达到目的。但我觉得奖励就像一种慢性安慰剂,会让人上瘾,降低脑本身的敏感程度,转换乐趣的本质。它太有效了,让人很想用,也有很多指导你怎么有效运用的手册,但我觉得它不该出现在我们家。

    有一个很有名的心理学实验,研究报酬对人的动机的影响。同样一个心理学实验,请了两组人来参加,一组是不支付报酬的,另一组则支付报酬。得到额外报酬的人当然很高兴,但实验后的调查显示,没有报酬的参加者,会对自己参加的实验给予更高的评价,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有意义。这个心理学实验揭示的报酬对动机最直接的影响,它不是一个叠加,而是一个置换。本来一件事你会有做它的原因,给了报酬,就算你心里想“有没有报酬都无所谓”,但肯定还是会去揣度这份报酬的量以及它带来的实惠或快感,无法自控地,报酬会置换掉一部分原本的动机。(注:原作者是使用认知失调理论来解释实验结果的,讨论人在什么情况下会改变态度。)

    和小孩子相处也一样。吃饭吃得很好、学会了什么东西、考试得到好成绩,这些是本来是应该让小朋友自己觉得高兴的事。父母也一起高兴,一高兴就给奖励(不管是小红花还是物质),于是小朋友知道了,这件事除了能带来本来的乐趣外,还能带来奖励和奖励附带的快感。不知不觉中,事情本身的快感就被削弱了。

    一件好事,即使不用奖励来引导,周围人的态度,自己的达成感,也一样能让小朋友理解它的意义。在家庭里,我告诉自己,小孩子虽然个子矮、力气小、智力差、没劳动力,但他的人格应该是和大人平等的。你的朋友,做了好事或达到了某些成就,你会由衷的替ta高兴,会发自内心地称赞,但不可能会说,“我奖励你!”。奖励只出现在不平等的地位之间,如果把小朋友放在和自己一样的地位,奖励拿不出来了。我也经常夸奖小朋友,但大多是发自内心的,尽量不夸张。

    小朋友喜欢的东西,玩具、旅行、游乐,如果你是希望看到他开心,就在合适的时候作为礼物送给他吧。而不要说,“这是给你的奖励!”,或者说“如果你做到了这件事,我就给你这种奖励”。奖励会置换快感和目标,而且极端地说是种不平等。很多时候我会自己对自己说,记住,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你和孩子相处得好吗?

可扩展双层床的诞生

去年夏天偶尔在一本杂志上看到DIY木头架子方法,于是我又开始了一项新的可以折腾的爱好:木工。做了一堆不怎么成功的作品之后,我的雄心壮志终于膨胀到要给新家打造大件家具。关于双层床,我一直在犹豫,因为这个东西做起来真是非常复杂,买一台省事又不会失败。终于有一天,我想到一个市面上没有的设计:一台可扩展的双层床,下层平常是单人床可以给小朋友睡;拉开就变双人床,父母来访时方便用,简直太符合我家的用户需求了!这种拉开的创意不是我的原创,而是从宜家抄过来的,只不过宜家没有做这种总共可以睡3个人的。

下定了决心之后,我用Sketchup把设计图画出来了(设计图免费开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这里下载)。准确的设计是一切的基础。这张设计图也是一边做一边修改的最终版。

下层拉开的状态,拉开后的空档另外准备了一些专门铺平的木板。

收纳起来的状态

把设计图放到微博上以后,顿时涨了很多follower,还认识了一位家有车库木工工作室的校友@一九八肆。@一九八肆师兄问我这床是不是全榫结构,其实那时我还一个榫头也没挖过,硬着头皮说主结构打算挖榫。还好@一九八肆师兄是个热心人,给了我不少建议。

正式开工之前,在家练习了几次手工挖榫。这绝对是个力气活,归lg管。我是项目管理以及负责使用各种电动工具。后来我终于想到做靠背用修边机挖榫槽的方法,大大缩短了工期。本来榫头也可以用修边机切的,但是我的修边机太差劲,振动大了罩子就会松,导致练习的时候修出来的榫头大小非常不精确,被鄙视了,后来榫头都是lg手工锯的。

第一次练习挖的榫

先做梯子练手,因为这个结构简单但是有很多榫需要挖。修边机做出来的槽看上去非常漂亮,就是位置做不到毫厘不差。

挖好槽的两根梯子柱

梯子组装起来以后,结实是很结实,就是缝很大,塞了不少楔子,还学人拿木屑混白胶填了缝(不过这个方法不太好,因为白胶干燥了以后非常硬,不好打磨,不如直接买Home Center的树脂填缝的东西,干燥之后可以打磨、上漆)。

梯子搞定了,说明这张床终于有希望做起来。于是我和lg去附近比较大的一个Home Center物色木材。床的大部分木材都准备采用2*4和1*4两种规格的SPF材(便宜而且易于加工的杉木)。不过4根柱子选了更加结实粗壮的木头。

一口气扛回来一卡车木材。在Home Center可以花钱请店员切成指定的长度,这样不但切出来尺寸比较精确,而且可以保证直角。Home Center可以免费借用小卡车。一车木头运回来以后,搬上楼都搬了好多趟。

某天起了个大早把柱子上的榫槽挖好了。lg花了整整一个周末把榫头也锯出来了。动用电动工具灰尘会非常大,我只能早上在阳台上开工,搞定以后打扫干净,才能把洗好的衣服晾出去。还好我家两边的住户都搬走了,不然吹到隔壁阳台上的锯末肯定会让邻居上门骂人的。

接下来是组装床头和床尾,搬家前的工程就基本结束

床尾。不是特别需要受力的围栏都没有开槽,而是采用木棒榫和白胶。实在没有精力全部挖榫。

拼好的床头床位还需要打磨。做这样一个大工程实在是非常费精力的。还好我还在休假,白天可以找一些时间来做。家里堆了一大堆木头,除了双层床之外,还有用来做客厅的大书架的木材,走到哪里都觉得碍事。

终于盼到拿新家钥匙的那一天,又借了一次卡车,屋子里的木头装了满满一卡车,在搬家之前先运过去。

搬好家之后,收拾了好多天,才能有地方开工。把几根长梁的榫头装上,床的立体框架就出来了。这是整个过程中难度最大的步骤,因为榫的位置和大小稍有偏差,就很难敲进去。lg、我爸和我花了3个小时才把它组装起来。围栏的木棒榫孔还计算错了位置,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敲进去之后发现围栏都是有点弯的,还好不仔细看也看不出来。

又过了好几天,每天晚上等小朋友们都睡下了,才有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弄一点点。在我妈的建议下,外侧长围栏改成了可以翻下来的式样,这样方便收拾床铺和抱小朋友。

由于柱子的木头比其他木头颜色要深一些,而且缝隙用了树脂填补剂,涂原色的漆就不好看了,而且也太单调。和lg去Home Center选了一番,最后挑了这种粉粉的天蓝色。室内使用的水性涂料,甲醛释放速度的标准是0-5μg/㎡h。略微有点气味,不过开窗通了三四天风以后就闻不到什么了。终于完工之后,简直是太有成就感了!

围栏还没装上插销。

下层的床拉开以后,空档铺上准备好的床板,再铺垫子就不会硌人了。

梯子是漆好以后再用直角铁固定在主梁上面的。

上层床特写。围栏高度有限,不能放太厚的床垫。

下层床特写。我坐在里面的话头是刚刚好碰到上面的梁。小朋友应该没问题。

在网上订好了一张椰子纤维的床垫,准备铺在上层。再准备好单人垫被和床单,这周六小朋友就可以从baby bed毕业啦。很多朋友关心这种可扩展床的床垫怎么办。下面当然不能买一张双人弹簧床垫,不然把床收纳起来以后床垫也没法放。下层用家里已有的一床低反弹垫子,不用时可以折起来放柜子。以后小妹妹要睡这里的话,再买一张单人的可折叠床垫,不用时可以收在床底下。

谢谢各位朋友围观。

住院记

明天上午就能出院了,真是开心。生完小小猪之后在医院住了五晚,又闷、又想念小猪。

住院第一天。助产士就拿了张日程表过来。一天两次查体温血压肚子什么的,早上送bb去检查和洗澡,还有小儿科检查、出院检查、母乳指导、入浴指导,出院后的生活指导等等安排。

据说中国和美国都是顺产一般只住2晚。对于我这种比较顺利的产妇来说,2晚真是足够了。天天住在医院里,每顿饭热量都限定在五六百kcal,饿了几天,居然都快习惯了(看看自己的体重和剩下的肚子,也饿得心甘情愿)。

住这么多天院,主要都是在喂奶。每天喂奶的时间、小bb拉屎尿尿的时间都要记在纸上。每天有助产士过来看这份记录(无数遍),还要检查母乳的分泌(无数遍),提醒你哺乳间隔不要超过2小时,半夜还把你叫醒喂奶。一开始bb的吸吮力很弱,嘴巴看着一动一动挺卖力的,吸了十几二十几分钟,一称体重,才增加个两三克。所以出生后几天,bb的体重都会下降。小小猪到生后第三天体重下降了6%,之后吸奶水平突然间上升,每顿食量突然增加到50~70g,然后体重就开始一天几十克地猛涨了。据说如果到出院前bb的体重还在下降的话,是要延长住院的。如果降得实在厉害,或者bb血糖过低,就会被建议挤奶出来喂或者加点奶粉。每个人母乳分泌的时间不一样,有人可能需要过一周、甚至一个月才出奶也说不定。还好,小猪和小小猪,都顺利地在出院前达成了全母乳。产后一开始的确不需要发奶,我在医院吃得超清淡,全靠两小时一吸的频繁喂。

在东京一般分娩和住院费用在40~60万日元,其中每天住院费约3万(单产妇,小bb不清楚)。如果不是剖腹产的话,所有费用都是自费的。虽然有42万的出产补助可以抵去大头,但全程孕检下来也要花个十几二十万日元,生个孩子花费还是蛮多的。不过俺们由于去年还在念书,收入属于非课税家庭,所有的孕检都不需要掏钱,住院出产费用也申请到「入院助产」,由政府买单,着实享受了一把资本主义社会的福利。

休日木工2-新工具

犹豫了好几天,终于又入手了几个新玩意:电锯、电动磨边器、工作台、固定器、直角尺。

电锯有很多种,适合锯大东西的圆盘锯、锯小手工的线锯台、以及比较灵活的jig saw。我买的就是第三种,锯条上下运动,可以锯50cm以内的木板,而且锯曲线也非常方便,如果做的东西比较多,备一台很有必要。(恐怖片里那种一般是链锯,和俺这台不是同一个次元的哈。)

电动磨边器其实我不知道它确切的中文名,自己随便叫的。日文叫做トリマー,有一根轴可以高速旋转,装上不同的钻头就可以挖槽或者磨边,做细加工的时候需要用。

刚到手的两台机器。左边是电锯,右边是磨边器。其实都还蛮小巧的。电锯还没有装上锯条。

新工具寄来以后一直都没有时间玩,周末也是光顾着围着小猪打转,小猪同学午睡的时候又怕噪音不能玩。终于昨天有一个代休,小猪去保育园了,在家玩了一整天。

先做个了简单的架子,熟悉了一下两个新工具。把木板的角用电锯锯成圆形,用磨边器修成了半圆形的边。下面的支架画了个曲线造型,用电锯很容易就锯出来了。唯一遇到的困难是,电锯头比较大,锯小东西时经常会抵到固定器。

觉得电锯用来锯曲线很好用,于是拿边角料又锯了个小车的餐垫。中间挖空的地方是先是用电钻打了一个洞,把锯条伸进去以后再开动。用电锯锯曲径比较小的曲线还是有点困难的,锯条不能转得太快,否则木头会振动得非常剧烈。看来更细致的东西只能用线锯才行了,我好象有看到了下一个消费对象……当然电动线锯像一台缝纫机似的,首先得保证有地方放才能买。

接下来我把之前做的小猪的桌子给拆掉了,开始全面改造。新家的餐桌我是打算自己做一张的,所以需要先练练手。参考了很多餐桌的做法,采用了一种比较简单但又还算稳固的结构。旧桌子在之前的帖子里有照片,那时固定板做得很宽,桌脚也很粗,虽然还蛮牢固的,但是外型不敢恭维,桌边太矮,整体重量也太重了。

改造工作包括重新设计了桌脚的结构,换了比较细的桌脚和比较窄的加固条。桌面也用电锯把四个角锯圆了,还把边都加工成了圆弧边。改造后的桌子看起来更苗条,结构也挺牢固的,整体重量大约轻了一半。不过由于我电锯用得还不太熟练,桌脚的截面锯歪了,磨了很久也没磨成直角,有点失败。

桌子的背面

十月份起在东大的工作就结束了,每周五不用上班,可以在家继续折腾。下面打算做一张和这个桌子看上去比较配的小凳子。虽然小猪已经有了一个小凳子,谁叫俺目前缺乏折腾对象呢。

休日木工

最近在图书馆借了一些关于家居的书,翻了好几本自然风格的书。所谓自然风格就是,白墙、原木家具、简洁却注重细节的摆设,当然也少不了DIY手工制作。有本杂志上介绍了一种9格摆设架的过程,看上去很简单。于是趁着夏休在家无聊,我去home center采购了工具和材料,花了一下午完成了我的第一个木工处女作。

这种装饰木格子做起来很简单,木板条按尺寸锯好,中间的木板是像下面的照片一样,锯出一道和木板厚度一样的槽(这种槽是锯两道缝,然后用一字螺丝刀对其槽底,用榔头敲一下,槽中间的整块木条就会掉下来了),两个槽咬合在一起拼起来就是格子了。不过由于是第一次做,没有经验,出了很多问题。比如木板的切口不够直角,槽的宽度也不精确,导致最后拼起来以后有点歪歪斜斜,而且边角还不能精确地对齐。不过经验是从教训里来的,很快我又做了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作品。

锯好待组装的木材。

这个是挂在墙上用来放杂志的盒子。

这两个也是要固定在墙上,放些装饰品的盒子。这些盒子都漆成了深褐色。

盒子有点做太多了,接下来给小猪做了一张小桌子。桌脚的固定方法是我自己想出来的,非常结实。桌面是买的一整块45cm*60cm的组合板,把边角都打磨圆滑了。

桌子底面。为了把桌脚固定的比较稳固,并且桌面上不能出现钉子,我在桌面下面做了一个框,把四个桌脚固定在框上,然后桌面也用三角铁片固定在框上面。完工以后把各个面都打磨光滑以后,上了两道磨砂的透明漆。小猪非常喜欢他的小桌子,常常在上面玩他的拼图和看书。

下面来总结一下需要的工具、基本的步骤和经验。除了榔头、螺丝刀、矬子、砂纸之外,下面这些工具和材料是我开始做木工后主要采购的。

1)电动螺丝刀。这个我觉得很必要,不光是上螺丝时会省力,更重要的是上螺丝之前需要在木板上钻孔,手动钻孔可不轻松。插电源的型号会比较便宜,但是充电的就比较方便。这套电动螺丝刀是6k日元。在这里顺便谈一下钉子和螺丝的选择。钉子比较便宜,而且不需要打孔。但是钉子有很多缺点,我不太喜欢。钉子的强度比螺丝差、很容易钉弯掉,如果搞错的话撬起来也很麻烦;而且敲钉子比较讲究角度,角度不好就不方便用力;另外敲钉子非常扰民。所以我后面做的东西一般都用螺丝,先用电动螺丝刀钻孔,然后把螺丝拧进去,噪音很小,在房间里面也能做(随时把木屑吸掉即可)。

2)一把好用的锯子。这种带把手的锯子方便用力,比锯条更坚固更好用。这把锯子1280日元。home center有很多选择,还有很多细锯条的锯子,可以用来锯曲线。做木工里最费力的就是锯木头了,如果只是把木头锯成一段一段的话,推荐在home center付钱锯好拿回来,省力,切面又比较精确。home center一般每锯一下收30-50日元,我最近做的小猪书架约了约500日元的锯木头费,如果自己扛回来锯的话,估计得用2小时,还会弄得整个阳台都是木屑。不过home center不能锯斜角或者其他特殊的形状。也可以购买电锯,但我觉得如果不做特别复杂的东西的话,没有必要。

3)电动研磨器。这个机器看上去好像一个熨斗,它的“熨斗面”可以装上砂纸,打开开关后“熨斗面”会高速震动,用来把木头的边角和平面打磨光滑。之前我都是手动用矬子和砂纸打磨的,发现实在是效率很低,而且效果非常不好。买了这个以后觉得打磨简直是一种享受。这款是一家叫ケーヨーD2的home center自己出的产品,只要2480日元。

4)各种钉子和螺丝。home center有卖几百日元一大盒,选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考虑直径和长度。

5)木材。日本的Home center最常见的DIY木材叫做SPF材,是云杉等杉树的木头,产于加拿大或北欧,一般长度是91cm或182cm,宽度有2cm、3.8cm、9cm、12cm、18cm等等。厚度一般都是1.9cm或3.8cm。这种SPF材木纹挺漂亮的,而且价格非常便宜,一根9cm*182cm的木板只要180日元,我前面做的那些盒子都是用这种木材,小猪的桌子的框架和桌脚也是这种木头。这种木头的特点是,木质柔软,易于加工,但是容易裂、不耐侵蚀,只能用于室内。另外Home center也有很多其他的木材,比如桐木、松木、集成材等等,各种木材的特点不一样,卖的地方一般都会有些牌子写了简单的介绍。这次给小猪做的书柜,为了节省材料费,我没有买整块的木板,全是用这种SPF材做的。

6)涂料。涂料主要分油性涂料和水性涂料两种。前者比较有光泽,耐水,但是干燥时间较长,而且会散发一些的有害气体。我全部用的是水性涂料,水性涂料的用法和颜料基本一样,稀释的话也用水就可以了。一般2-4小时就可以完全干燥,干燥后不会有任何有害气体。水性涂料干燥以后也防水,唯一的缺点是价格比油性涂料贵差不多一倍。

做一个木工作品的基本步骤是,
1)设计结构和尺寸,购买木材。一定要精确计算尺寸,考虑木板的厚度,以及切割时会损失的2-3毫米长度。由于日本的home center卖的木材尺寸有限,为了有效利用木材,最好按照常见的木材的尺寸来考虑需要做的东西的大小。比如我最近给小猪做的这个放画书的书柜宽度就是91cm,是SPF材长度的刚好一半,切割好之后基本不浪费木材。我建议先搞清楚可以买到什么样的木材,再根据材料来设计。

小猪书柜的半成品,还需要锯掉尖角、打磨和上漆。这个书柜最上面可以把带硬壳封面的画书陈列起来,这样小朋友方便看到封面,找到喜欢的书。下面可以放一些藤筐,装一些不那么经常看的书,或者一些玩具。中间还特意做了一层,可以放小猪的拼图。他的拼图的塑料套大多都不见了,所以只能平放,平常都堆在桌子上。这个书架用了11根9cm*182cm、2根18cm*182cm、1根3.8cm*182cm的木材,材料费大约是4000日元。由于是实木的,非常沉重,一个人恐怕都搬不动。

这是我在笔记本上画的设计图,之前先画了一些概念图,这个是仔细考虑了结构和用料以后,第3次修改后的图。笔记本上分解了需要用的木头原料,然后按照尺寸去home center购买并付钱锯好带回来。斜角那几块只能自己锯,我在木头上画好线以后拜托老公给锯的。

2)组装。准备好木头之后,组装之前最好在脑海里多想象一下过程。如果组装顺序不合理,可能会造成比较多麻烦。小猪这个书架,我是先将上面的4个槽分别拼好,用白胶把木板粘起来,干燥后再用螺丝固定。用白胶粘合木头,可以增加强度,并且上螺丝的时候保证木板不会移动错位。然后,我再分别把底面、侧面的木板条拼成一整块板、固定,并且把支撑的木条钉在侧面的板内侧。接着,再把两个侧面和底面,组合起来固定,装上中间层的四块木板条并固定。最后,是把上面四个槽放到支撑的木条上,从侧面打孔拧螺丝进去固定就完成了。钻孔的时候必须注意两块木材不能移位,尤其是要钻多个孔的时候,我一般会用胶带先简单固定,第一个和第二个孔钻好了以后立刻上螺丝,剩下的就可以先批量钻孔再上螺丝了。

书柜下侧的固定,为了增加强度防止变形,我还加了两块直角铁片。

背面可以看到书槽下面的支持条,这些支撑条的位置必须预先计算好以后固定上去,这样书槽直接可以放上去。

书柜背面整体的样子。这种书柜由于要展示画书封面,所以后面是稍微有些浪费空间的。

3)打磨。木材固定之后,还需要打磨。这些木材一般不会很光滑,尤其是切口,会有一些木刺。这步很简单,用电动研磨器“滋~~~”地使劲磨就是了。

4)最后是上漆。上漆不但可以让作品更美观,而且可以保护木头表面,防止水分的侵蚀,还能把一些没注意到的毛刺边边给固化。一般推荐上2道,更均匀和美观。小猪这个书架我打算和桌子一样,上两道透明的磨砂漆,外观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变化,我还蛮喜欢SPF材的木纹的。

小猪的书柜最后的成品。看上去还不错吧,用起来也很方便。不过最上面一层他还够不着,放一些图书馆借来的但是他没兴趣的书,以免堆在筐里忘记归还。

木工其实做起来蛮简单的,最费力的锯木头交给home center以后,体力活并不多。需要的是细心和对结构的考虑。当一件作品最后严丝合缝地组装起来之后,那还是很有成就感的。我觉得大部分手工其实都不难,裁缝、烘培、织毛线、画画这些,只要真正动手去做,都只是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事。只要做事够仔细,都可以做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