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旅行&户外

唉,我不会做功课

  周末准备出发去北海道,骑车两星期。这两天老公翻出我一个月前做的2页纸的路线计划,推敲质疑,结果本人一问三不知,结果被从头指责到脚。接着老公又问,你想去哪里?我懵,随便哪里都行,看看原野呗。结果被勒令去查阅景点资料。
  做多了功课,看多了照片,结果有些索然无味。原本那些地名让人浮想联翩,当真实的景色呈现在眼前时,品味那种与想象世界的巨大差异,很是有趣。现在有了网络,做功课的资源太充足了,可以看到全程各个角度的照片,各种攻略和总结,甚至可以用google earth从空中俯视一把。将会遇到的风景是怎样的,似乎早就有了心理准备,旅行似乎就只是来到一副曾见过的照片的面前,或者是奔着那张景点角度的照片直冲而去,有些索然乏味。
  那么,功课,是做还是不做?这是一个问题!

北海道的粗略计划

8月lg能请两周的假,打算去北海道骑车。虽然时间晚了点看不到灿烂的薰衣草田,但辽阔的田野凉爽的天气依然吸引人。以下是简单的计划,不包括停留的计划。也有可能从札幌去函館。

Day1 東京→苫小牧

青春18で東京→八戸: 上野7:00 无数次换车,八戸18:58

ferry 八戸→苫小牧:

べが      22:15                翌日06:30

学生運賃:2等寝台5,890円、2 3,600

自転車:1,450

予約インターネットで(全便10%OFFになります)

Day2 苫小牧→占冠

自転車 110km

 Day3 占冠→富良野

自転車 50kms

 Day4 富良野→美瑛→旭川

自転車 60km

Day5 旭川→知床

青春18  15:0520:35

五月的甲斐駒ケ岳

  甲斐駒ケ岳海拔2967米,还不到3km,却是一座相当难爬的山。登山口的海拔只有约600m,一般到达顶峰需要1.5天,上升2300m,等高线密密麻麻。原本订的是4天的计划,登上甲斐駒ケ岳后下降,然后再登仙丈岳,从冬面入山西面下山。结果第二天过了甲斐駒ケ岳以后我已经觉得自己快废了,于是计划缩短,直接下山。
  在山顶眺望群山

  第一天是从登山口到5合目小屋。5合目就是半山腰的意思,这个小屋已经废弃了很多年,歪歪斜斜的看上去岌岌可危。另外两个solo在小屋里过夜,我怕它倒掉,坚决要求在外面扎营。结果半夜有只像狐狸一样的不明动物闯进小屋,住里面的两个人被骚扰得够呛。夜里还下了场雪,清晨起来,帐篷边都被雪薄薄地覆盖了一层。这座山基本没有水源,还好是冬天可以化雪。

  第二天朝着顶峰出发。从半山腰上到顶峰,day 2比day 1爬得更多。虽然是5月,雪依然很松软,一脚踩下去偶尔会陷下去,给攀登造成了不少麻烦。这天算是练习了冰岩技术,很多地方需要穿着冰爪攀个小岩,两个前齿怎么都觉得卡不牢,很吓人的说。

  到山顶以后已经时间很晚了,早上出发太晚实在是失策,都怪老猪计算一天的行程失误。从山顶下到下一个宿营地足足下了四五个小时,到的时候累得都没力气说话了。还好这个宿营地有溪水,洗把脸冰得好舒服。第一次体验了一把雪上扎营,pp还是很冷的。
  第三天就是一直下山了,n长的路,一直走到下午五点才到有巴士的地方。为了吃面错过了最后一班巴士,还好有个大爷常驻在那里,帮我们喊了辆巡逻车送到下面,又转了三趟车,晚上九点来钟回到了繁华的都市。

预告

等我有时间了,处理好照片以后,
会贴一贴甲斐駒ケ岳的游记。
这次真是过酷的行程,
3天的行程,登山口和顶峰海拔差超过2100m,
山顶的雪很松很费体力,
接近顶峰的坡度很陡,感觉陡峭的雪坡似乎无穷无尽很让ºº崩溃
倘若没有冰爪冰镐估计是很难全身而退
冰岩混合技术也算是练习了
肩膀伤了过了一周了还没有康复

纪念一下我的新包购买成功,正在从米国来日本的路上。
bigpack discover 70L这个无数人唾骂的老包终于可以退休了
不久的将来我会上auction让它为我尽最后一分贡献

恵みの大雪

    上周六去上越国际,发现雪已经化到非常凄惨的地步,原以为本雪季就此结束了,没想到昨天晚上看新闻,发现周末各地普降大雪,一查上越国际的主页,俄的娘呀一口气下了60cm的雪,今天又继续下了20cm,于是决定明天,趁周末大部队来践踏之前,先踩为快去蹂躏本雪季最高的粉雪!哈哈哈哈哈
    俺现在的水平已经正式脱离初学者了,不过不会的技术还好多好多。雪道的斜度下降的速度不成问题,curving turn也小有感觉,但花样就会很少。box怕伤板不敢学,整天练习滑行中跳起旋转。看高手轻轻松松就能转360度,为什么自己只能转180度还觉得蛮费劲呢?half pipe看上去也好有趣,练习了两次,可是找不到什么感觉,roll in不敢从90度的坡边下去所以速度比较慢,U型只上到一半速度就0了,硬蹦跶一下转方向,看上去好笨拙……谁来指导一下我啊!

上越国际

    昨天又去了一趟上越国际,上午10点和下午3点各下了一场雪,其余时间云开见日,雪况很是不错。在park的最小的包包上跳了跳,终于知道怎么跳了,起跳之前重心一定要放低,并且主动起跳,这样向下落的时候身体有缓冲,不容易失去平衡。尝试了缓斜面滑走中oli跳,还不熟练跳不高。去了一次未压雪的高级道,原本以为重心后放板头抬起就行了,没想到厚雪才没那么容易,555,n次被埋在雪里爬都爬不出来,下来一身都是汗,被坐缆车经过的人看了个够,太丢脸了。
    另外发现step-in的固定器在滑比较湿的雪的时候真是很成问题,鞋底总是会结冰驼,卡住的地方也总是需要清理。最要命的是我的固定器螺丝总是会松,一般到了下午坐两次缆车就要脱下来紧一次螺丝。设计不合理,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