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日本

为什么说日本的设计全世界最人性化

从中国回到日本的家以后,我更体会到家中种种贴心设计。哪怕日本的家还不到lg爸妈的家一半大,住起来舒适度却超出不是一两个水准。

比如家里的马桶圈和盖是有缓冲的,小猪尿好以后盖下来,小鸡鸡不会被猛的倒下来的盖子刮到。

比如浴室和洗手台的下水道口都有独特的设计,水会朝一个方向旋转,头发等垃圾都会积在一块儿,方便清理,以免堵塞下水道。

比如家里的洗手台和厨房的水龙头都是易卸的,水龙头可以拖出来(里面连着一根金属软管),从任何角度冲水。厨房的水龙头里还自带净水器,不需要额外安装。

比如衣橱、厨房和洗手台的所有抽屉都是带缓冲的,即使用力关上,抽屉到最后一两厘米也会自动缓下来,温柔合上,不会夹手、不会砰的一声,也不会弹开。

比如家里浴室天花板上是有浴室干燥机的,浴缸上方还有两根晾东西的横杆,洗前可以开几分钟暖气,洗完开半小时干燥,浴巾衣服晾里面早上就干了,墙壁也不会发霉。

比如洗手池和旁边的洗手台是无缝的,既美观又利于清洁。

比如洗手台的镜子是有三面柜的柜门,打开以后很方便确认后脑勺和侧面的发型。

这些都是入住之前都已经配好的,不需要我们这些消费者去提出需求,几乎所有的新建公寓都配备有这些设计。整个行业都有统一的标准,是个非常成熟的市场。

隅田川花火大会(第一次穿ゆかた)

一年一度的隅田川花火大会,是东京都规模比较大的,人那个多啊,天那个热啊~一早去铺了10张席子,下午呼啦啦来了几十个学友。前年在同一个地方同一个角度看过一次,无甚惊喜,纯属凑热闹了。

第一次穿浴衣,买了1年了,一直挂在衣柜里,今天终于可以露下脸。下次拍照我一定要严肃点,一笑眼袋、双下巴都出来了,可是让别人帮忙按快门的时候,又不好意思摆深沉,忍不住会傻笑。

在来欣赏一下花火。恰好前两天去买表的时候顺手收了根D700用的快门线,没有它的话拍焰火可就吃力了。相机基本信息如下:
广角 20mm,
ISO 200,
光圈 6-22不等,视焰火亮度和想要的效果调节,
对焦和测光模式手动,焦距无穷远,
快门 1/2.5 ~ 约10s不等,后面主要用bulb,凭感觉和焰火数量控制曝光时间。

我觉得残月比焰火更美,可惜等焰火结束换回标头后月亮竟然不见了。还好期间按了两张,只是用的广角所以比较难找到月亮。

我身边的mm,眼睛熠熠生辉,呵呵

散场后是合影泰慕。

回到东京

    凌晨在飞机上迷迷蒙蒙地睁开眼,发现窗外云层上的天空呈现着妖艳的橙红和深蓝色,完美的过渡。第一次坐这样的通宵航班,第一次在云层上看到日出,想不到稀薄的大气下的光线如此美丽。闭上眼继续睡去,40分钟后,从热带起飞的航班降落在了冬季的成田机场。我仍然穿着在Siem Reap买的单薄的白棉布衣服,挎着脏兮兮的白棉布袋子,只是把夹趾拖鞋丢到了背包里,换了一双虚张声势的登山鞋。机场走廊上的冷风让人精神一振,清晨的机场冷冷清清,只有这班机的乘客突然呼啦啦地涌了进来。我们的两辆大车装在袋子里躺在行李传送带旁边的地上,寂寞地等着两个正排队过关的主人领它们回家,把它们重新关进黑漆漆的储物室。坐过无数次的京成线依旧还是那样(废话),对面坐了俩老外一跳上车就掏出相机互相留念。19天的自行车之旅转眼就结束了,路上的疲惫恍若隔世,只有晒黑了的十指尖(一路带着半指手套所以晒出来的效果很搞笑)和被车包勒得隐隐作痛的肩头还铭记着这次旅行。1500张照片,以电车上清晨的阳光为结束,存在一枚小小的CF卡中,丝毫没有重量。
    到了车站后,在月台上把车组装了起来,用警察借的打气筒把瘪瘪车胎打饱,装上行李。回家的路上十指在寒风中吹得麻木。昨天的炎热、尘土、混乱的交通全都消失了,生活又像按了个reset键,一切重置到出发前一天,阳光明媚,家里被滑雪用具堆得一片狼藉。

隅田川花火大会片片

好多人!正在排队等6点一到就冲下这座零时木桥到马路中间去占位置。

这老兄也不容易,晒了一下午,这会才能忙活一下。

天还没黑,先热个身,跟晚霞交相辉映一把。

天黑了,赶紧灿烂一把。

恰好出现一颗心,送给有情人。

大花里面混小花。

猪猪又开始乱晃镜头了。

来一个清爽点的。

隅田川花火大会观赏记

  隅田川花火大会的第一会场离我家骑车只要10分钟,近水楼台先得月,哪有错过的道理。昨天从成田机场回到家,放下行李喘了口气就和lg一起去踩点,公园的野球场外已经热热闹闹地排了一地的席子和帐篷,和花見一样热闹,不过这帮人不是占位置,而是在排队等次日早上8点钟球场开放后,冲到里面去占位置!我们可没有在路上过夜的觉悟,转悠了近1小时,跑到河对面用席子占了一片树荫下的位置,又怕席子给收走,到堤岸边用垃圾袋和一张写了lg大名和画了一只猪头的挂历纸,贴了1平方米的领地。
  第二天一早lg就亢奋地爬起床,骑车去侦查我们的席子,我在床上迷迷蒙蒙地跟他讲电话,“哦,没被收走就好,我先睡一会……”。吃过午饭,带着大量行李奔赴花火大会会场,才下午2点,那个太阳叫毒啊,还好树荫下还有点遮挡,有些老兄居然就在大太阳底下坚守阵地,要知道花火晚上7点才开始放。吃了半个西瓜,看了n久电子书,夹了若干个下核桃后,人渐渐多了起来。6点多试放了几个烟火,不过……基本被树冠挡住了。于是收拾东西,把位置让给旁边的几个中国同胞,挪去另一片领地,还是这里好,除了挤点。这个位置,正对着河对面放烟火的码头,后面就是电视直播的舞台,只有一点不好,就是如厕难于上青天。
  7点10分左右第一批烟花照亮了天空,连珠,菊花,笑脸,小旋转、等等,还是等我整理好照片给大家欣赏吧。以上为占位手记,和花火无关……
  以下为占位经验:
1) 头天晚上去占位子,占河堤边视野不受阻挡的好
2) 第二天5点多去就行了,不用那么早去挨晒
3) 西瓜还是不吃的好
 

说说日本的吃

     桌上放着一张便当店的宣传单,封面是一个切开的牛肉饼,写着”牛肉百分之百的美味“,去年12月的推荐菜单:牛肉便当480日元。
    其实这个牛肉饼,是我最讨厌的日式便当食品之一。一大块肉饼,吃到嘴里都是甜甜的酱味,oh, my god!为什么这么没有创意的东西却是受日本大众欢迎,每家便当店的必备菜单呢?再翻开里面的菜单,所有菜单都以一大块肉为主,油炸居多,一块大肉,外面是面包渣,里面是入不了味的肉。
    日本的电视节目,从早到晚,总有某个频道在播放美食节目,探访各种馆子,或者搞些高级素材来烹饪,总之名堂很多,有时也挺有趣。这些节目有个鲜明的特点,平常的嘉宾把食物放进嘴里以后,摄像机一定会给他的脸部一个大特写,而那张脸一定表现得或飘飘欲仙,或瞪大双眼,或全身颤抖,或手捂红唇,或夸张哑笑,表示世上居然有此美味,好不容易能说出话来的时候,必定发表长篇大论详细描述这个食物为什么如此美味,如此独一无二。最没水平的人只会大声喊“おいしい” (好吃),一般重复3~5遍。老公看的时候一般评论说:”日本人真可怜呀,什么东西都没吃过。“
    日本最有名的传统食物该算是生鱼片和寿司。因为日本是岛国,渔业发达,海产品深入饭桌。其中日本人很吃喜欢マグロ的肉,一种体形巨大,体表为银色,肉呈红色的海鱼,在日本海多有出产。一条巨大的高级マグロ甚至能卖到140万日元。便宜的一般在超市里买几百日元一块(300g左右)。和朋友出去吃饭,点刺身拼盘的时候マグロ是必不可少的。好的マグロ肉入口口感很好,我说不上很爱吃,但也不讨厌。不过我宁愿觉得红烧肉比マグロ好吃……日本人似乎会生吃所有吃了不会死的海产品,电视上还有人生吃小章鱼的,章鱼的脚拼命挣扎。不过一般还会动的东西上桌并不常见,一般也就是虾什么的。生鱼片有的好吃有的不好吃,寿司偶尔也会突然想去店里吃。这两样食品还算有日本特色,满分10分给它们打7分。
    日本人将很多外来食品日化后,普及在了生活中。最为典型的是咖喱,从印度传来的,但去除了印度的极辣,加了别的一些材料,主要放牛肉/鸡肉,胡萝卜,洋葱和土豆,一般是盘子里一半是饭一半是咖喱,一勺勺混合着吃。超市里有无数卖咖喱的料,只要把肉和蔬菜丢进去煮就行了。我们也有犯懒的时候会做,一次做一大锅,可以两个人吃三顿,吃完了以后一般一个月内不会再想吃。据说这种咖喱也开始在上海贩卖,不过不直到现在销售情况如何。
    拉面也是很多日本人热爱的食物。日本有很多“拉面迷”,专门到各个地方的拉面馆吃,还有拉面杂志,拉面大赛等等。不过日本的拉面和中国的兰州拉面有很多不同。中国的拉面是指从一块面手拉出来的面,日本的拉面都是机器制作的,还有一次在电视上看到一家有名的拉面馆竟然使用方便面。拉面主要分酱油和盐两种口味,里面有一根小竹笋,一片红白相间的不知道什么东西,两片肉,一大堆洋葱等材料,当然多加一些钱也可以多几片肉,总之要省着吃才不至于碗里只剩下面和汤。不过据说这是东京的特点,其他地方的拉面老板要慷慨得多。
    日本有很多烤鸟居酒屋。鸟指的是鸡肉,小酒馆里烟雾缭绕地烤着各种葱鸡肉串、软骨串、鸡肉饼串、鸡肝串、鸡皮串。烤鸟也是一种常见的屋台(买吃的的摊贩),一般100~150日元一串。以前工作的时候,下了班以后和女同事去居酒屋吃过,味道还不错,狭小的店里一屋子下班的工薪族。屋台的种类主要还有章鱼烧、铁板荞麦面、鱼形饼、巧克力香蕉、黄油烤土豆、好烧(一种像饼一样的东西)、烤红薯、拉面等,种类比较少,能勾起中国人食欲的也不多。
    日本人到了冬天,喜欢一家人围着吃“锅“,中文我想叫“杂煮”可能比较贴切,基本上是香菇、肉、白菜、水菜、蚌壳、豆腐、金针菇、鱼、鸡肉丸等东西的组合放在一起煮。当然也有不同的锅底,比如普通锅,海鲜锅,豆奶锅,还有最恐怖的一种是韩国泡菜锅。普通锅一般用各种味噌来调味,加入つゆ等其他调料。我们家也有时做,基本也属于犯懒的时候的解决办法,一大锅也可以吃2~3顿。在馆子里吃完锅以后,还可以点うどん(一种粗粗的面)或者饭和鸡蛋,放到吃剩的锅里煮了吃,日本人真节约啊~上个月吃忘年会的时候是吃冲绳菜,和日本菜相比更像广东那边的口味。吃排骨锅的时候,我发现日本人都不喝汤,觉得挺奇怪。
    日式菜肴的馆子都有个特点,盘盘碟碟特别多,一般上一个大菜要分发一圈碟子。很多菜单上的菜这里都没有写,因为比较琐碎不好总结。日式菜的特点是很精致,以生吃或者隔火烤为主,除了沙拉以外大多都是一个一个的排列在盘子里,便于分发到每个人的碟子里去。遇到一整块的食物,大家一般也轮着一人挖一块,一般都平均分配。想起大学里和打网球的朋友们吃饭,每次都抢菜,真是巨大的对比,不过我还是怀念抢菜的生活。其实分菜的原因,更多的是因为每个菜的量都很少,一个人多吃一筷子另一个人就没的吃了。
    吃是个很大的话题。日本的菜远远养不了中国人的胃。最近我遇到了两位主妇(在日国人),都煮得一手好菜,让我羡慕不已。很多食物在日本不常见,但有时也可以买到,但很多调味品就要自己从国内进口了。我也希望那些挺名字就让人流口水的菜(蒜香骨呀鱼头豆腐汤呀等等等等)能从自己的手里诞生。不过目前的水平还停留在各种蔬菜炒肉的阶段,等有空了,我要好好研究这些技术活。
    P.S. 东大的食堂是我长这么大遇到的最难吃的食堂,想起来就想吐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