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登山

五月的甲斐駒ケ岳

  甲斐駒ケ岳海拔2967米,还不到3km,却是一座相当难爬的山。登山口的海拔只有约600m,一般到达顶峰需要1.5天,上升2300m,等高线密密麻麻。原本订的是4天的计划,登上甲斐駒ケ岳后下降,然后再登仙丈岳,从冬面入山西面下山。结果第二天过了甲斐駒ケ岳以后我已经觉得自己快废了,于是计划缩短,直接下山。
  在山顶眺望群山

  第一天是从登山口到5合目小屋。5合目就是半山腰的意思,这个小屋已经废弃了很多年,歪歪斜斜的看上去岌岌可危。另外两个solo在小屋里过夜,我怕它倒掉,坚决要求在外面扎营。结果半夜有只像狐狸一样的不明动物闯进小屋,住里面的两个人被骚扰得够呛。夜里还下了场雪,清晨起来,帐篷边都被雪薄薄地覆盖了一层。这座山基本没有水源,还好是冬天可以化雪。

  第二天朝着顶峰出发。从半山腰上到顶峰,day 2比day 1爬得更多。虽然是5月,雪依然很松软,一脚踩下去偶尔会陷下去,给攀登造成了不少麻烦。这天算是练习了冰岩技术,很多地方需要穿着冰爪攀个小岩,两个前齿怎么都觉得卡不牢,很吓人的说。

  到山顶以后已经时间很晚了,早上出发太晚实在是失策,都怪老猪计算一天的行程失误。从山顶下到下一个宿营地足足下了四五个小时,到的时候累得都没力气说话了。还好这个宿营地有溪水,洗把脸冰得好舒服。第一次体验了一把雪上扎营,pp还是很冷的。
  第三天就是一直下山了,n长的路,一直走到下午五点才到有巴士的地方。为了吃面错过了最后一班巴士,还好有个大爷常驻在那里,帮我们喊了辆巡逻车送到下面,又转了三趟车,晚上九点来钟回到了繁华的都市。

白马三山

    9.21~23, 搭长亭古道家的包包车,一行5人一起去爬了趟白马三山。白马岳位于北Alps的北部,海拔2932米,攀登白马岳的一条登山道,要经过日本三大雪溪的白马大雪溪。这条雪溪终年不化,即使是夏季最宽处也有近百米,非常有气势。据说白马岳一带在积雪期气候非常恶劣,常有持续一周以上的暴雪,是世界上气候最恶劣的地区之一。
     不过好在我们去的时候运气还不错,天气预报虽然是阴天,但爬到2500米以上,就发现云层都在脚下,阳光下茫茫云海,非常壮观。第一天主要是上升,约6~7个小时的路程,在雪溪上爬了2个小时左右,夏天的尾巴上还用到了12爪冰爪,真是没想到。第二天是在山脊上上上下下,10个小时左右的路程,经过几处岩场,累得很。第三天纯粹下山,4个多小时就到了山下,去泡了个露天温泉。
    上周末三连休,长亭古道问出不出去,大伙都犯着懒又赖天气又赖日程仓促,最后在家里窝了3天。打开电视一看,这三天关东虽然阳光明媚热得要命,北Alps却突降大雪气温极降,出了几起山难死了四个人,直升飞机拍下的白马岳山顶,全都白茫茫一片,像严冬期一样。遇难者的背包吊下来,全都是巨大的冰疙瘩。还好没有仓促得奔出去,不然八成凶多吉少。看来10月份的山不可小窥,说变就变,睡袋还是要挑厚的带。

a

b    

两周后救助新闻照片,太惨了,4个人都是冻死的。

p.s. 我的第4个帐篷luxe rocket又卖掉了,拍到了8千多日元,看来倒卖帐篷来日本卖,真的很好赚。

防止山难的一些总结

上个月在图书馆借了一本户外杂志,有一期山难特辑
主要是关于冬季的山难,讲了一些实例和分析
再加自己的一下经验和感想
总结一下

1)迷路

日本比较有人气的山一般海拔2000~3000m,夏季登山者比较多,迷路事件发生得相对较少,冬季由于人少,大雪覆盖,60%左右的山难是由迷路引起。

a.发觉迷路时切忌自行判断看上去更省力的回到正路的未知路,最好在还有可能退回的时候果断选择退回到已知路上,不要抱侥幸心理
b.有些山路有人工标记,例如红油漆,布条等,但不能盲目相信,因为这些标记管理并不规范,很多是私人为了自己的目的做的,比如溪钓者,滑野雪者,有可能引入岐途。c.冬季登山,地图最好有等高线。但冬季景观改变很大,如果以前没有走过,仅靠地图很难做出正确判断。
d.大雪之时不可自行开路,因为厚雪之下的路况是难以预料的,而且会大量消耗体力。
e.夏天也许可以选择沿溪而下,冬天这是大忌。有可能会掉入雪层下的溪水中,冬天身上湿掉谁都知道会多惨。
f.不要低估冬季山顶的风速。
g.一定要重视天气预报。不仅出发前要查好天气,最好有在山上也能得知天气变化情况。比如带简易收音机。或者向诸葛亮学习一下观天术。很大一部分的迷路是由于天候恶化,能见度低引起的。

2)雪崩

谁都知道雪崩的可怕,注意天气预报,突然转暖的日子要小心。有钱的还可以买那种埋在雪下能发求救信号的东东。

3)滑坠

熟读登山圣经,并且找个机会练习。不要偷懒冰镐上的绳子一定要套好。下坡的时候不要偷懒打算用屁屁坐着滑下去,尤其是大包包比较重的时候。

4)应急

手机就算在山里没信号,但还是要充好电带着,山顶说不定能用。
冬天如果打算化雪为水的话,一定要充分考虑燃料是否够。
所以冬天也还是要找有水源的地方扎营。
应急食品。

雪国–冬上八ヶ岳

    严冬时期的山,厚厚的白雪覆盖着遍布针叶林的山坡,松枝上裹着厚厚的雪,山顶狂风刮过,给岩石的边缘结上一层刀状的吹冰。很冷,也很美。阔别了山4个月,终于闲了下来,决定第三次去八ヶ岳。
   八ヶ岳位于长野县,南アルプス的北面,离东京只有3个小时的车程,是一系列山峰的合称。主要的山峰有天狗岳、硫磺岳、赤岳、横岳、阿弥陀岳等,标高2600~3000米左右。前两次去八ヶ岳都是纵走路线,这次是严冬时期,选择了最为保守的一条往返路线,从渋の湯进山,翻过天狗岳后住根石小屋附近,第二天再原路返回从渋の湯下山。这条路前两次都走过,所以这次只记了一下时间,连地图都没带就出发了(也因为太匆忙没来得及打印)。
   周六早上5点从家里出发,中午11点半才到渋の湯登山口,吃过面包充当的午饭以后,装上冰爪,背好背包,拄着冰镐出发了。渋の湯是一个硫磺温泉,登山口弥漫着浓烈的硫磺臭,爬了两三分钟之后才消散。周六的巴士上坐满了中高年人,大多是去白驹池附近的高见石小屋组织的雪鞋旅行团,和我们的路线只重叠几分钟。山上积雪很厚,树根附近大约有1米多深,但登山道早就被无数只脚踩得平平实实的,如果没有冰爪甚至会很滑。不过一不小心踩到路边了,就会突然陷进去大半条腿。林中无风,静悄悄的,抬头看天,蓝天从松树顶端露出来,白雪把树枝压得低垂,一不小心背包一挂就飘飘洒洒掉一脖子。到黑百合小屋大约2个小时的山路,黑白合面前是一片开阔的山坡,阳光从山顶上落下来,有时飘过阴云,让太阳的轮廓若隐若现。


    离开黑百合小屋后,便开始向天狗岳攀登了。很快便走出了丛林带,风骤然大了起来。把打劫帽放下来顶着风猛爬了1个多小时,绕过好几个小山头,远远仰望见天狗岳山顶的小木桩。多么熟悉的小木桩啊,我搂着它拍过好几张照片呢。山顶风大得很,时间紧张,我们没做停留就继续向夏沢峠方向前进。冬天天黑得早,4点半以前无论如何得赶到根石小屋。
    根石小屋修建在一片宽阔的山脊上,风大得吓人。前年年底我们第一次来八ヶ岳时就住在这里,冬天小屋无人驻守,木门没关死,我们就擅自跑进去住了一晚,烧了无数柴火。今年其实也希望能再闯进去,虽然带了帐篷,在外面的雪地扎营实在是风又大,太太太冷了。跌跌撞撞走到小屋跟前,发现它的门好像改造过了,小屋的管理者大概怒了,二楼的门从里面锁住了,无论如何撬不开,一楼的门前积了厚厚的雪,又用上了螺丝的横木封起来了。后面的储屋室原先开放的,上次我们就从那里侵入了,今年却用木板铁皮封得严严实实,似乎还从里面用钉子钉住了。整个小屋看起来滴水不漏,今年到现在为止大概还没被侵入过。我愤怒了,这么冷的天,这个大的风,难道真要我在外面扎营、用气炉苦苦化雪取水、或者蜷缩在小屋的厕所里挡风吗?就这么个破小屋,mmd我一定要攻破它!
    下定决心以后,我绕着小屋观察了半天,二楼的门合2二之力也翘不开,估计是没戏,一楼的储物室外面看不到锁,那……总不可能全从里面锁住,总有最后一个出来的出口吧。眼睛盯在了一楼的门上,一楼的挡门木是用螺丝固定的,没有工具还真不好办,左摇摇右晃晃,竟然发现螺丝帽轻易就拧开了。于是把横木卸下,用冰镐拼命地掏门前积雪,经过半小时奋战,终于把门板移开了,缩身爬进屋子,“老子终于爬进来了,冷死我了!”
    可惜烟囱给碰坏了,晚上不能生火,用小屋的灯油炉子烧了一大壶水(小屋储藏室里有储存的冰),煮了一大锅饭以后吃了收拾了,在二楼的一个隔间弄了个地方铺上睡袋就寝。那晚可真冷,虽然是室内,温度也只有大约-20度,睡了羽绒睡袋还是不爽,枕头又半夜睡跑了,腰酸背疼的。
    第二天早上起来,一切液体都冻得硬邦邦的,一锅饭也冻成了“饭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加热成了“饭糊”。草草吃完,收拾东西就离开了小屋。临走前想把门板照原样弄好,可是雪漏进去了,右边门板比左边高了十几厘米。明年大概是不能再来入侵了,对不起啊,根石小屋的老板。
    昨夜下了一晚的雪,早上出发的时候风大得夸张,拄着冰镐用三点支撑站着,都会被刮一个跟头。我的背包罩更是象个大风帆一样,心里暗暗叫失策,只好趴在地上顶着风把背包罩拆了装起来,用向左倾斜45度的姿势慢慢地移动。走着走着就会发现自己又离右悬崖近了不少,还好这个山脊比较宽敞,心里那个叫苦啊。鼻涕被风吹得不由自主地飘出来,加上呼出来的热气,打劫帽鼻子嘴巴前面那块冻得和摩托车头盔差不多。翻过山脊前的小山头,风就没那么夸张了,低头闷爬,越过天狗岳就望见可爱的丛林。

    下山远比上山来得快,穿过黑百合小屋前的营地,又走进了林间雪道。羊肠小道边积雪高高的,lg说弄个轮胎来坐在上面就可以一路滑到山底了。有些登山客还带了雪鞋,其实这路早被踩实了,穿雪鞋走除了碍事没其他作用。渋の湯的硫磺臭味还是那么浓,登山口宁静得没有一丝风,和山顶的狂风相比,真让人觉得恍若隔世。

    这次第一次穿冰爪爬山,把雪套刮了好几个大口子,真是心疼。登山鞋的鞋头也被冰爪前面的两个环磨没了毛,这要是gore-tex的鞋子该有多心疼啊!冰爪底自制的防雪板韧性不好,走岩石走烂了大半,基本是一次性。带墨镜被证明是大大的失策,因为结雾现象太严重,还是像lg一样带雪镜比较明智。煮饭一锅煮2合米还是太多了,虽然这次煮熟了,可是真的很难吃。冬天爬山带水真是个问题,水袋里灌热水放在包里也很快凉了冻了,热水壶能装的水又很有限,还好这次路线短喝得少。冬天在雪地上扎营的话,-20度的睡袋不知道扛不扛得住(还没在雪地上扎过营,迄今为止每次冬天都闯进了某个小屋)。每次冬天去爬山我都穿着5年前在迪卡龙买的红外套,自己看着都土得不能再土了,决定实时候咬咬牙添件新外套了……

穂高連峰の旅

 穂高連峰的主要山峰为北穂高、奥穂高、西穂高、前穂高,均为标高3000米以上的山峰,岩峰耸立,山顶部分颇有难度。其中的奥穗高标高3190米,为日本第三高峰。穗高连峰是日本登山的起源地,攀岩地圣地。从上高地出发,以奥穗高为中心的纵走路是登山季节最受欢迎的登山路之一。有畅快心胸的展望景色,有清凉的小溪,有必须手脚并用利用锁链攀爬的岩壁,还有秋季绝景色的红叶。
 上周的三连休和无忌的几个朋友一起去走了一次这条纵走路。成员和上次一起去北岳纵走的一样,我们家两口,擅长煮饭走路飞快的hutari,美食准备周到的长亭古道夫妇。
 第一天进山,从上高地到涸沢帐篷场,约花费8小时。这条路很少人走,因为它比另一条进山路要多花2小时,而且路程比较艰苦,要翻越一个山脊,沿着斜坡切到帐篷场所在地。因为是三连休,人特别多,为了避开人潮,也据说这条路风景很棒,所以选择了它。
 第二天原定是攀上北穗高,向南沿山脊攀登,宿营奥穗高前的帐篷场,约6小时。第三天攀登奥穗高,前穗高,然后从岳沢下山,约9小时。后来改变了计划,第二天直接爬到奥穗高帐篷场,扎营后往返北穗高,第三天由于下小雨,爬岩场过于危险,放弃了原定计划,从涸沢下山。
 北穗高-奥穗高-前穗高的山脊是一条非常危险的路,一路全部都是攀爬岩石,稍有不慎就会跌下悬崖,今年已经发生了5起滑坠事故,死亡6个人。我们没背包往返北穗高花了5小时,若是背上几十斤的大背包,真是险不可言,所以第二天才因为小雨而放弃了日本第三高峰。

清晨的上高地的溪流,远处是活火山烧岳,目前禁止登山。

涸沢帐篷场,登山热季扎满了帐篷,还好我们到得不算太晚,不然就只能咯屁股了。
远处被云遮住山顶的是奥穗高岳

涸沢岳山顶

热闹非凡的山小屋。山小屋提供简易的住宿和用餐,一般不要用餐一晚6000日元左右。

第三天一早下山时小雨霏霏云雾弥漫。云开雾散一瞬间堪称绝境,可惜我掏出相机时已经晚了。

挂着露水的山花

下山路的终点……接下来是4小时的林道,基本是平路,可是……走得我好苦!!

 最后,在奥穗高帐篷场扎营那天是中秋节,我从厕所出来时见到了此生最美的月色。茫茫云海上浮着安静的满月,月光流转,天地一片通明,天空中薄云流动……

北岳纪行

 三天的穿越,终于完美了一把。天气挺不错,就是现在大腿肌肉和膝盖有点酸疼。
 路线:东京-(朋友的车)-奈良田-(巴士)-广河原-(白峰三山纵走)-奈良田,2晚3天,宿营地分别为北岳肩的小屋(离北岳山顶30分)、大门沢小屋(离奈良田3小时下山路)。
 爬山的时候喜欢胡思乱想,突然想起所谓“征服”这个词。我觉得说“征服”一座山是在是太让人难为情,山在那里,永远那么豪气那么雄伟,人走在它身上就想一粒灰尘,克服自己的疲劳感爬到顶峰得到成就感,充其量只能说“征服”了一次自己。另外,如果说“征服”过多少大高峰什么的,南面给人到处寻花问柳的嫖客感,那可对山太不敬了,还是说一次次地“自淫”比较好……
 另外,哥伦比亚的两截裤还是挺好用的,凉快,还防泼溅,10几分钟都淋不湿。

山坡上的老伯,日本的老伯老奶奶都很NB

盛夏,山坡上开满野花,在阳光下异常灿烂。这是登山路上的花坡,第二天在山脊上行走的时候,白色、黄色、紫色、红色的野花开满山坡,在风里瑟瑟摇摆,更令人爱恋。

肩的小屋帐篷场的老夫妻,坐在悬崖边看云起云落,真好……什么时候我和猪头都变老了,也能坐在山上看彩霞……(photoed by 猪头)

我俩在山头上。在帐篷场扎营之后,下了半小时急雨,云散去之后,天气仿佛被水洗过一样澄净,白色的厚厚的云在远处堆积,富士山也在天边浮起来了。傍晚的时候,薄云在山对面突然泛起,甚至出现了薄薄的彩虹,人们都兴奋的跑到山脊上,挥手的身影恰好被夕阳投射到彩虹中间,第一次见到所谓“佛光”。

夕阳

好大一朵棉花糖,右下角还有个富士山头呢!

第二天清晨6点多离开营地向北岳出发,营地里的帐篷已经都收得差不多了,大家都趁着清晨凉爽的空气(其实是吹得鼻涕横流的狂风)向北岳山顶进发。站在山顶,晨光照耀天空,远处的中央アルプス、八ヶ岳、甚至更远的北アルプス都尽收眼底。

翻过白峰尾根,間の岳,西農鳥岳,终于来到最后的一个峰顶--農鳥岳。远处的群山虽然有些灰,却也算层次分明。最后眺望了一把,吃了一堆饼干,抱着柱子留了个影,毅然踏上下山路。

从山顶到营地,花了3个多小时,山路陡峭,膝盖发抖,最后要不是隐隐看到小屋红色的屋顶在远处的林间,我都要崩溃了。那个营地真是个好地方,在溪边的一片高地上,树林茂密,溪水奔腾。把脚泡在冰凉的溪水里的一瞬间,疲劳彷佛都不翼而飞(当然只是仿佛而已)。

第三天的下山路太阳猛烈,我的鼻子现在还脱皮呢。回东京的高速大堵塞,长亭古道把我们送到家楼下时,已经是晚上近10点了。最后来三张抱柱子照,以纪念到此一游。

炉头铝锅煮饭法

   以前每次出门,都带方便面、面包什么的,吃得多了都想吐。前几天看到一本杂志上介绍山岳煮饭法,刚试了试,第一次煮火候差5分钟,但结果还是不错的。以后就带米上山了。

材料:

1,大号铝锅,小号铝锅,气罐,炉头,打火机,记时器

2,米1.5合,约两个人的份量

3,水300毫升

做法:

1,大号铝锅加入300ml水、米,用勺子把表面弄平,浸泡10分钟。

2,锅放上炉头,盖上盖子。小锅里装一些水,压在大锅锅盖上,以防有点蒸汽锅盖就被掀起来

3,中弱火煮7~8分钟之后,有沸腾水声之后,关到炉头最小火,煮约15分钟。(我只煮了10分钟,觉得还却点火候)

4,煮饭之中不可以掀开盖子。估计水差不多干了以后,把火关掉,闷10分钟。

5,完成!

 炉头的火力比较集中,铝锅传热又快,所以饭容易焦,弱火是关键。山上气压低,压住盖子也是关键。以上。